2023年大熱門:太空產業 台泰澳印加緊腳步卡位 by 蔡侯塞2023-01-242023-01-24 2023年會是大大小小的國家之間競爭加劇的一年,特別是在外太空的「領土主張」。除了歐美先進國家之外,在亞洲,台灣國家太空中心於1月1日正式改制成行政法人,並朝太空產業在地化前進。日本則率先重新定義傳統上由國有企業主導的太空業務,允許私人太空實體開採和販售太空資源。而中國也公佈,到2045年要成為具有自主發展太空基礎建設和治理體系能力,而不是共享的國際太空站。
中國鬆綁民眾搶出國!東南亞國家搶賺觀光財鬆綁對中客檢疫 by 艾格姆2023-01-102023-01-14 中國1月8日開放民眾出國旅遊,預期會有一波被防疫措施嚴格管控3年的中國遊客大舉出國觀光。但礙於中國的疫情仍在升溫之時,澳、英、印、日、美等國強制要求入境的中國人居檢測病毒或是提供近日的PCR檢驗陰性證明。不過,柬埔寨、印尼、新加坡等以觀光業為重的東南亞國家對中國遊客採取一視同仁的措施,期望可以在這一波中客出遊潮獲得經濟利益。
中國世界工廠崩解:美國攜手民主盟友圍堵、東南亞南亞國家掌握歷史機運 by 艾格姆2023-01-042023-01-04 自從2018年川普對中國實施貿易制裁以來,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已在崩解。到了2022年10月,美國也對中國實施迄今為止最全面的出口管制,這些管制旨在限制中國獲得先進半導體技術,包括晶片以及半導體製造設備的工具和專業知識。雖然美國在找盟友日本、歐洲共同圍堵中國半導體產業不如預期中的順利,但是世界製造業版圖的變化已啟動,印度、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和孟加拉也正欲掌握歷史機運承接從中國釋出的產能。
東協2023年的課題:緬甸問題、對歐FTA、RCEP、美中衝突 by 蔡侯塞2023-01-032023-01-03 2023 年東協輪值主席國是印尼,部分人士對印尼在解決緬甸政變一事上寄與厚望,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除非印尼率先對緬甸軍政府採取強硬立場,不然情況不會有大改變。在經貿方面,東協和歐盟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則是不被看好會有重大進展。而中國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已生效滿一年,但專家表示,RCEP 是否為東協帶來顯著的經濟利益還言之過早。
泰國邀請緬甸軍政府出席區域會議 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和新加坡缺席抵制 by 蔡侯塞2022-12-272022-12-27 泰國12月22日舉辦外交部長層級的區域會談討論緬甸危機,出席者包括緬甸軍政府、寮、柬、越,其中越南僅派出副部長出席,而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和新加坡雖然也有受邀,但沒出席這次會議。另一方面,聯合國安理會21日通過關於緬甸的決議,敦促軍方立即釋放被任意拘留的囚犯,包括翁山蘇姬,並立即採取具體行動實施東協商定的和平計劃。
美國會通過國防授權法包含援助反緬甸軍政府勢力 聯合國終續認原緬甸代表 by 艾格姆2022-12-202022-12-20 美國眾議院在 12 月初通過龐大的年度支出計劃後,參議院也於 15 日通過《2022 年透過嚴格的軍事問責統一緬甸法案》(簡稱「緬甸法案」),作為《2023 年國防授權法》(NDAA 2023)的一部分。根據法案,美國政府能夠直接跟緬甸流亡政府接觸,而且必須制定制裁軍政府的計劃。
助泰國和菲律賓減少碳排放 美國端出小型核電廠計畫 by 艾格姆2022-11-292022-11-29 美國副總統賀錦麗訪問泰國和菲律賓期間,公佈向兩個東南亞盟友提供使用小型模組化核能反應爐(SMRs)的小型核電廠計畫,以幫助泰國和菲律賓減少破壞氣候的碳排放。但專家警告說,小型模組化核能反應爐距離投入使用還有數年時間,而且仍有一些技術障礙。不過,這是美國首次向東南亞國家提供核子技術。
曼谷APEC:烏克蘭、台灣、朝鮮問題熱議 賀錦麗保證:美國會待在這裡 by 蔡侯塞2022-11-222022-11-22 由 21 個成員國組成的亞太經合會(APEC)11 月 19 日承諾促進貿易並採取更多措施應對各種經濟挑戰。各成員國領袖或代表均出席峰會,會議期間經常因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台灣問題、朝鮮問題等熱門議題而中斷。而 APEC 的落幕也意味著 11 月東南亞三場「會議桌上」的地緣政治競爭暫告段落。
11月東南亞月:東協峰會、東亞高峰會、G20、APEC陸續登場 by 蔡侯塞2022-11-072022-11-07 11月東南亞將會部分佔據各國新聞版面,東南亞將舉辦三場重要的外交聚會。11月8日至13日會在柬埔寨金邊舉行東協峰會,13日東亞高峰會,15日至16日在印尼巴厘島舉行G20峰會,18日至19日在泰國曼谷舉行APEC。其中美國總統拜登會參加東協峰會與G20峰會,副總統賀錦麗會參加亞太經濟合作峰會。
「中國商人」欲砸錢讓泰國獨立出版社關閉 只為討好中國政府? by 蔡侯塞2022-11-012022-11-01 以出版批評中國書籍而聞名的曼谷三養出版社創辦人秦聯豐表示,有數名自稱是某「中國商人」的代表曾兩次跟他們接觸,表示要他們提供大筆資金並要求關閉三養出版社。這些代表自稱是一家私人調查公司SkyInter Legal的僱員,他們告訴三養出版社,他們的客戶並不是中國政府,而只是希望討好中國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