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熱門:太空產業 台泰澳印加緊腳步卡位

東南亞國家也進入太空競賽  圖/GISTDA

2023 年會是大大小小的國家之間競爭加劇的一年,特別是在外太空的「領土主張」。除了歐美先進國家之外,在亞洲,台灣國家太空中心於 1 月 1 日正式改制成行政法人,並朝太空產業在地化前進。日本則率先重新定義傳統上由國有企業主導的太空業務,允許私人太空實體開採和販售太空資源。而中國也公佈,到 2045 年要成為具有自主發展太空基礎建設和治理體系能力,而不是共享的國際太空站。此外,泰國也於 2022 年底制定了全面的太空戰略。

泰國的太空戰略

雖然送人上月球對於泰國這樣資源有限的中等國家來說顯然是無法想像的。儘管如此,最近的事態發展顯示泰國也正在制定太空戰略,並期望在太空領域發揮影響力。12 月中旬,泰國內閣通過了為期 15 年(2023~2037年)的國家航太總體規劃和國家通訊衛星政策的草案。1 月初,政府開始推動在泰國土地上建設太空發射站的計劃引起大眾的注意。由於泰國靠近赤道,所以是發射火箭和太空船的完美地點,而且也可以創造就業機會和投資,這也是推動太空計劃的誘因。

《外交家》(The Diplomat)的資深專欄作家帕倫斯沃倫(Prashanth Parameswaran)認為,泰國長期以來一直認為外太空對生存相當重要。泰國地理資訊和太空技術發展局(簡稱泰國太空局,Geo-Informatics and Space TechnologyDevelopment Agency, GISTDA)成立於 2000 年,負責提供地理資訊服務和研究,替泰國人為「未來的需求」做好準備。在泰國太空局成立大約 19 年後,泰國開始執行一項任務,欲把荷蘭公司組裝的泰國第一顆軍事衛星 Napa-1 送入軌道。只是不幸遇到武漢肺炎爆發以及技術問題而暫停。

SpaceX發射泰國皇家空軍(RTAF)的第二顆地球觀測衛星 Napa-2
圖/SpaceX

然而,跟更複雜且注定要失敗的潛艇採購不同,Napa-1 終於於 2020 年 9 月 3 日從法屬圭亞那成功發射。Napa-2 也於 2021 年 7 月從佛羅里達州發射升空。同年,泰國太空聯合會(Thai Space Consortium, TSC)宣布要在六年內將五顆小型國產衛星送入太空的計劃。每顆衛星的成本估計介於 9 億和 30 億泰銖。第一顆負責觀測地球自然資源的衛星 TSC-Pathfinder 預計將於今年發射,而最野心勃勃的最後一顆衛星 TSC-2 計畫在 2027 年飛抵月球軌道。

耗資巨大的太空計畫果然不出所料地引起了許多泰國民眾的質疑和抱怨,他們認為納稅人的錢應該優先用於減少貧困和不平等。但泰國未來發展主要推動力的投資者、科學家和各種機構都支持政府的太空計劃。根據現有訊息,泰國的太空夢想可能遠遠超出維護國家安全和經濟利益,或是只是單純的努力跟上潮流。太空計畫以及太空發射站規劃的談判突顯了泰國政府欲展示泰國技術實力,和太空旅行、區域研究中心的決心。事實上,新批准的 2023~2037 年國家太空總體規劃是 2017~2036 年第一個太空發展長期計劃藍圖的延伸,該計畫強調國際合作和人力資源規劃,以支持泰國成為東南亞的太空樞紐。

跟電動車一樣,泰國在東南亞的強力競爭對手是印尼,印尼自 1963 年以來就一直在進行太空研究。佐科威政府也積極尋求在巴布亞海岸外的比亞克島(Biak)建設自己的太空發射站。泰國政府目前對太空領域的投資是無庸置疑的,而且即便大選後,不是現任總理帕拉育(Prayut Chan-o-cha)主政,對太空的投資仍會繼續。不過,考慮到泰國財政預算的窘迫和國內政治問題層出不窮,泰國能否實際取得實質性進展,成為公認的國際太空競賽參與者,還有待觀察。

台灣國家太空中心改制行政法人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主委吳政忠(左)與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右)
圖/國家太空中心 TASA

國家太空中心(Taiwan Space Agency, TASA)1 日已正式改制為行政法人,6 日舉辦揭牌典禮,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表示,中心轉為行政法人,未來 3 年預計招募 300 人,薪資也會有所提升、更具吸引力。此外,他表示,台灣已經展開低軌衛星相關零組件開發,目標是明年底約有 60% 是台灣自製,朝產業在地化的目標前進。而針對先前提出的「北衛星、南火箭」願景,吳宗信指出,今年開始會有入軌火箭計畫,預定是在南部,一切都有照計畫在進行。

其他亞洲國家的太空發展

澳洲正在擴大南澳洲的太空生態系統,也於 2018 年成立澳洲太空總署(Australian Space Agency)。日本正在進行太空資源的商業協議。值得注意的是,兩國都跟美國主導的印太戰略同調。此外,同為美國盟友的韓國也持續在太空競賽中取得進展。去年,韓國首次展示成功將多顆衛星送入軌道的國產火箭。另一方面,印度正在制定新的太空政策讓非政府實體能投入太空領域。在技術方面,印度預計 2023  年的投資將超過 3 億美元。

太空領域的商業發展方面,美國 SpaceX 的目標是用大約 42,000 顆衛星來佈建 Starlink 巨型星鏈,目標是為偏遠地區提供網路服務。此外,也有多家公司正在發展太空旅遊。因此,需要有跨領域人才的努力,提供關於太空商業化和太空治理的研究,幫助全球的決策者和大眾增強他們對太空相關問題的理解。同時讓相關知識民主化並鼓勵更廣泛地參與隨之而來的第二次太空競賽。

參考來源:
2023/01/18 The Diplomat Thailand’s Space Age in the Making
2023/01/20 The Diplomat Space Is Going Commercial in Asia, but There’s a Rocky Road Ahead
2023/01/06 中央社 國家太空中心:低軌衛星零組件拚明年底6成台灣自製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