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國會以 38:29 的表決通過了合法化選擇性墮胎的法案,這使得阿根廷成為拉丁美洲最大的合法化墮胎的國家。美洲的其他媒體如《華爾街日報》認為,阿根廷有可能帶動周邊國家如哥倫比亞和智利也踏上墮胎合法化的法律改革。
秘魯國會2020年11月9日指控中間派總統畢斯卡拉處理疫情不當以及腐敗,以壓倒性投票結果通過罷免總統。此結果引起國際與秘魯民眾震撼,國際組織警告秘魯國會可能違反憲法,危及秘魯民主。秘魯首都利馬街頭則在接下來每晚都爆發大規模抗爭,這也是秘魯20年來最大規模的示威。15日在兩名示威青年喪命後,臨時總統梅禮諾宣佈辭職。
智利2020年10月25日舉行制憲公投,結果有78.12%的選民支持廢除獨裁時期的憲法。當晚有成千上萬人在首都聖地牙哥的義大利廣場歡呼慶祝。許多人認為這是因為智利長期以來社會和經濟不平等而有這次壓倒性的結果,人們希望新憲法可以讓大家在醫療保健、養老金和教育方面享有更平等的權利,來緩和過度的資本主義精神。
智利在過去一個月中歷經了武漢肺炎疫情最艱困的一個月,確診數和死亡率不斷攀升,使政府陷入危機,認為政府管控疫情與溝通失當的批評排山倒海而來,而政府的措施也跟醫學界有分歧。衛生部長馬納立(Jaime Manalich)2020年6月13日宣布辭職下台,接任者為學者兼醫師出身的巴里斯(Oscar Enrique Paris)。
在臺灣學習中文的智利學術研究者賈洛莎(Rosa Caroca)於智利媒體刊文,分享她在臺的見聞與觀察,特別是防疫方面。她歸納臺灣成功抗疫的三個因素, 包括人民對政府的信任、市長的自治權、以及文化因素方面。
武漢肺炎疫情在歐洲逐漸趨緩,但有證據顯示拉丁美洲的情況並不樂觀,且因為拉丁美洲有許多貧困人口無力配合防疫措施,情況可能還將持續惡化。聯合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UN ECLAC)於5月21日)提出的一份報告中預估,到今年年底拉丁美洲將有3千萬人限於貧困,若與加勒比海地區合計則將高達2.15億人。
巴西極右派總統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又口出驚人之語,這次的話題是蔓延全球的武漢肺炎疫情,背景則是巴西的第一起武漢肺炎死亡病例,是一名 62 歲的男子,有高血壓及糖尿病病史,是在巴西境內感染武漢病毒,住院僅僅 4 天之後就告身亡。巴西的鄰國如秘魯和阿根廷已經關閉國界,試圖遏止病毒擴散。
■ 印度媒體:台灣值得外國學習
■ 智利媒體分析台灣抗疾成功原因 籲世衛納入台灣
■ 陳時中:WHO 應負起更大責任
■ 國內今新增 3 例 為境外移入
■ 提升 29 國旅遊警告
駐智利代表處表示,智利媒體「第三日報」(La Tercera)報導台灣成為對抗新型冠狀病毒典範。
近年來委內瑞拉陷入經濟危機,有數百萬人口出逃,上週委瑞內拉總統馬杜洛(Nicolas Maduro)在電視上鼓勵人民生育時表示,「生小孩、生小孩,每個女人都該生6個小孩,這樣國家就會成長!」馬杜洛的言論引來廣泛的批評,有些從人道主義的角度出發,有些則著眼在委內瑞拉糧食、衣物、健康醫療都短缺的現實,認為鼓勵生育並不是什麼好的政策。
Necessary cookies are absolutely essential for the website to function properly. This category only includes cookies that ensures basic functionalities and security features of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 information.
Any cookies that may not be particularly necessary for the website to function and is used specifically to collect user personal data via analytics, ads, other embedded contents are termed as non-necessary cookies. It is mandatory to procure user consent prior to running these cookies on your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