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印中影響力之爭:2023年馬爾地夫總統大選 by 蔡侯塞2022-12-272022-12-27 馬爾地夫長期以來作為豪華旅遊景點而聞名,也由於其位於印度洋的中心位置,重要的交通水道會穿過領海,因此馬爾地夫雖面積小但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而馬爾地夫將於2023年9月舉行下一屆總統選舉。這場選舉除了關乎馬爾地夫人的未來之外,印度洋地區大國也會密切關注。因此馬爾地夫的政治也跟越來越跟大國競爭糾纏在一起,尤其是印度和中國之間的影響力競爭。
印中對抗延伸至印度洋地區 印度積極擴充航艦軍隊 by 蔡侯塞2022-11-292022-11-29 11 月 15 日印度總理莫迪在 G20 晚宴上跟習近平見面並握手,是一個非正式的外交寒暄也很簡短。約一週後的 21 日,中國邀請印尼、伊朗、緬甸、澳洲,以及包括南非、肯亞、坦尚尼亞等 8 個非洲國家出席首屆在昆明舉辦的「中國–印度洋地區發展合作論壇」,然而印度卻沒在受邀之列。
中國衛星測控船前進斯里蘭卡戰略港口 印中競逐莫三比克海峽戰略點 by 艾格姆2022-08-022022-08-02 中國負責衛星海上測控任務的遠望五號測量船正在前往斯里蘭卡的途中,預計將會於 8 月 11 日抵達。對此,就在印度和中國外長 7 月 29 日共同在烏茲別克出席地區會議的前一天,印度政府對這艘中國軍艦即將造訪斯里蘭卡赫班托達港(Hambantota port)表示不滿,這個戰略港口,靠近印度海軍艦艇大量駐紮的水域。
拜登真能震懾俄羅斯和中國嗎?習近平的野心不止在台灣與南中國海? by 林藤2022-04-162022-04-16 過去曾在白宮擔任前美國副總統洛克斐勒(Nelson Rockefeller)的政策助理、美國政治評論員和前企業戰略顧問葛雷蒂.明斯(Grady Means)4 月 11 日撰文批評現今的美國在拜登政府的執政下持續弱化,這也讓中國看到可藉機執行其擴張戰略的大好機會。另外還有一篇投書,以俄烏戰爭看台海局勢。
不再拘泥共識決?東協內部小型多邊主義抬頭 by 蔡侯塞2022-02-012022-02-01 東協一直努力在南中國海和緬甸軍事政變等問題上達成共識,不過分析人士認為接下來東協成員國外交官們處理問題的方式可能會發生轉變。以東協為代表的共識型外交將面臨被邊緣化的危險,取而代之的是以更靈活的策略來解決地區關注的問題。一些國際關係分析家認為這就是所謂的「小型多邊主義」(Minilateralism)。
中寮鐵路開通加速中國擴張 寮國一帶一路債務加速堆高(圖) by 蔡侯塞2021-12-072021-12-07 中國和寮國 2021 年 12 月 3 日正式開通耗資 59 億美元的跨國高鐵,正式完成中國長期設想連接中國西南到新加坡鐵路線的第一條路線。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誓言要把這條鐵路變成金錢和黃金。但外國專家警告說,寮國是一個夾在中國、越南和泰國之間、一個擁有 700 萬人口但相對貧窮國家,可能難以償還債務。
俄羅斯東協首度聯合軍演 印尼防長將登俄驅逐艦啟動演習 by 艾格姆2021-11-302021-11-29 俄羅斯大使館和印尼海軍 2021 年 11 月 23 日宣布,莫斯科和幾個東協成員國將於 12 月初舉行首次聯合海軍演習。演習在印尼蘇門答臘島附近,俄羅斯將出動反潛驅逐艦潘迪雷耶夫上將號。而除了俄羅斯之外,法國外交部長勒德里安也將於 30 日抵雅加達進行為期兩天的訪問,展現對印太地區的重視。
《外交家》:中國犯台將牽動歐洲未來數十年命運 by 王雪俐2021-11-012021-11-01 上週美國《外交家》雜誌刊載一篇有趣的文章,請讀者想像一個發生在很近的未來場景:2024 年 4 月 10 日凌晨 2:30,荷蘭總理呂特(Mark Rutte)召集內閣會議,商討美國通知的緊急情況:挑釁多年之後,中國真的對台灣動武了,美國總統拜登支持台灣,已經派遣第七艦隊前往台灣海峽。
中國、海盜、海嘯威脅:印度以印度洋為核心的外交軍事戰略布局 by 蔡侯塞2021-08-172022-08-02 對於印度來說,海洋安全是國家安全很重要的一部分,因為印度有超過 7,000 公里的海岸線,加上印度的進出口貿易主要依靠印度洋航道,而印度洋的重要性也伴隨著重大的威脅,其中包括中國在印度洋的擴張、海盜、非法移民、包含海嘯在內的天災等等。此外,印度認為海洋安全也是外交政策的核心之一。
中國再給緬甸軍政府600萬美元建港 加深一帶一路及中資影響力 by 蔡侯塞2021-08-172021-08-17 緬甸軍政府外交部2021年8月9日表示,中國給了軍政府超過600萬美元資助21個開發計畫,這也是中國在緬甸2月1日發生軍事政變以來首度公開跟軍政府的合作往來。而緬甸軍政府同時也決定加快中資皎漂(Kyaukpyu)深水港經濟特區的建設,這也將對印度資助的若開邦實兌港(Sittwe Port)構成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