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街頭到投票箱:泰國5月國會大選 軍方保守派vs青年族群暨農村勢力 by 艾格姆2023-03-282023-03-28 泰王於 3 月 20 日解散國會,並訂於 5 月 14 日舉行國會大選。泰國長達二十年的街頭抗議、司法干預和政變的動盪,選舉再度為反軍方干政的人提供入政的機會,特別是過去幾年在街頭抗議軍方干政的年輕學生。因此,此次泰國大選的某一面向會是軍方保皇派跟挑戰現狀者的對決。
反制中國滲透分化 經民連提三法修正草案 by 潘柏廷2023-03-132023-03-13 台灣近年來面臨中國滲透,尤其在選舉前後鋪天蓋地的統戰與認知作戰,為台灣民主埋下隱憂,長期關注中國滲透的民間團體——經濟民主連合今(13)日召開座談會,對《政治獻金法》、《反滲透法》與《所得稅法》提出草案修正。經民連強調,為了貫徹政治活動經費來源透明化的陽光法案原則,也為了反制中國對台認知作戰與統戰分化。
俄烏戰爭顯北京真面目 台灣突破外交封鎖更突出 by 李 運理2023-03-042023-03-04 俄烏戰爭加深地緣政治分裂局面,過去長期在北京壓力下而外交受困的台灣,反倒在這段期間中獲取許多外交的機會。《日經亞洲》(Nikkei Asia)本週二報導,自蔡政府於 2020 年 1 月連任以來,台灣與美、日、中歐及東歐國家加深了聯繫。
【劉以正】瑞典守護國土的防衛構想—提高國民最大生存可能 by 劉以正2023-02-102023-02-11 在高度戒備或極端戰爭的情況下,民防的穩健性對於保護平民和支持軍事行動至關重要。圖為瑞典民防相關單位正在參觀民防設施。圖/瑞典國防部
【報呱全世界】EP143 台灣民主怎麼來的?我們該如何捍衛民主? ft. 陳俐甫 by 編輯室2023-01-292023-01-29 新春誌喜!今天是年假最後一天,大家開始收心了嗎? 本週我們要來談的話題是台灣是如何從威權走向民主的過程,以及我們又該如何捍衛民主、保衛台灣,而與我們一起聊這個話題的是真理大學人文與資訊學系教授、台灣教授協會會長陳俐甫老師。陳老師從台灣教授協會成立的緣由開始,同時也和台灣近代民主發展有深刻的關係,娓娓道來台灣社會是如何經歷一次又一次的轉型才走到今日。
首度輪替!陳奕齊卸任台灣基進黨主席、王興煥接棒捍衛本土政權 by 林志鴻2023-01-172023-01-17 台灣基進今日舉行黨主席交接茶會,在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主席陳南天監交下,創黨主席陳奕齊將象徵台灣基進的印信,以及代表建國志業的「MIT 台灣磚」,交棒給新任主席王興煥;並由黨籍台南市議員李宗霖與高雄市議員張博洋獻上捧花與台獨旗,代表權黨同志獻上感謝與祝福。
立陶宛國會議員訪台 盼深化兩國夥伴關係、共同強化全球民主韌性 by 李晏蓉2023-01-122023-01-12 立陶宛國會國安及國防事務議員訪問團訪台,與總統蔡英文針對防制假訊息、網路安全、全民國防等議題進行交流。 兩國於會中皆表示,將會持續進行雙方在不同領域上的互動、共同強化全球的民主。
德國會訪團:訪台就是送出訊號、民主夥伴團結對抗軍事威脅 by 林志鴻2023-01-102023-01-13 蔡英文今天接見德國國會訪團。德國自由民主黨副主席伏格爾表示,這次訪問台灣,就是送出一個訊號:與民主夥伴團結在一起,對抗可能的軍事威脅。蔡英文表示,面對威權主義擴張,民主國家更應團結合作,守護民主自由價值,台灣將從明年開始恢復 1 年期的義務役,強化自我防衛實力;期待台灣、德國以及更多民主夥伴共同守護區域秩序穩定繁榮。
【蕭良嶼】 我是女人,我支持全民徵兵制:芝加哥全球事務報告裡的台灣戰爭預告 by 蕭良嶼2022-12-292022-12-29 在美國外交智庫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2022年進行調查的四種不同情景中,發現大多數美國人支持收容來自其他國家的難民。這四個情境分別是:是否同意接納曾在戰爭期間與美國合作的阿富汗人、是否同意接納烏克蘭難民、若中國入侵台灣的話是否同意接納台灣難民、以及是否同意接納一般阿富汗難民。以上四種收容戰爭難民的情境,只有一個還沒發生:台灣被中國入侵。
【報呱全世界】EP135 第三勢力大不同,你真的認識台灣基進嗎? ft. 王興煥 by 編輯室2022-12-042022-12-04 2022 年年底的這場選舉結果就如同 2018 年般,對綠營支持者來說是一次慘烈的經驗,所幸,獨派小黨 —— 台灣基進,努力掙得兩席議員,值得鼓勵。本週的特別來賓是台灣基進秘書長王興煥,我們再次邀請他來談談艱辛的選舉過程,同時我們也針對外界對基進的諸多質疑進行「拷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