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中關係變調!越南政府允許官民悼念赤瓜礁海戰35年紀念 by 蔡侯塞2023-03-212023-03-21 南中國海紀事倡議指出,中國的民兵船在3月初侵擾菲律賓水域之後就湧入了越南在南中國海的專屬經濟海域。此外,中國調查船海洋地質4號也在越南經濟海域徘徊十數個小時。與此同時,越南政府在3月14日南中國海赤瓜礁(Johnson South)衝突35週年之際,一改過去禁止紀念的原則而允許民眾悼念,表明越南對中態度發生了明顯轉變。
捷克總統的一中政策與兩制說法 by Translation Matters 翻譯有要緊2023-03-182023-03-18 捷克新任總統帕維爾(Petr Pavel)在 1 月 28 日以壓倒性票數從大選中勝出,台捷兩國關係在總統通話的這一刻又來到了新高點,讓兩國人民現在是既興奮又期待更進一步的關係發展。自帕維爾總統當選以來的新聞報導中,在帕維爾支持的對中政策和對台政策方面出現細微的報導分歧,很容易轉換層次愈多偏離原意愈多。
澳中關係回溫?為加入CPTPP而結束抵制澳洲產品 by 謝時2023-02-252023-02-25 現在宣佈中國對澳洲的貿易戰已經結束還為時過早,但所有跡象都表明正朝這個方向發展。二月初兩國貿易部長的會晤恰逢時隔兩年澳洲煤炭再次出口中國。目前看起來像是中國單方面的退讓,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發展。澳洲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政府的對中政策沒有明顯的改變,除了比前任政府的措辭再柔和一些。
白宮「鷹派中國通」羅森柏格離任前 台美國安會談7小時 傳將接掌AIT主席 by 艾格姆2023-02-222023-02-22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宣布,拜登團隊中的白宮國安會中國事務資深主任羅森柏格將於3月離任,此次人事變動正值華盛頓和北京因中國間諜氣球而發生爭議之際。據了解背景的官員表示,羅森柏格的離任是早在規畫內的,他的下一個職務會在近期公布。下一任中國事務資深主任會由國務院資深官員柏蘭接替,國安會中國事務主任杜如松將擔任柏蘭的副手。
保衛國土大作戰:美國多州立法限制中國公民與實體購買房地產 by 艾格姆2023-02-152023-02-15 隨著美國和中國在國家安全問題上的緊張關係升級,德州、佛羅里達州、阿肯色州和其他幾個州正在考慮或是已經立法禁止中國公民購買房地產的立法。德州最近的熱門話題是中國億萬富翁孫廣信要在當地購買超過 130,000 英畝(約 52,600 公頃)的土地計劃建造風力和太陽能發電場,而其中一些地點靠近美國空軍基地而引發國安疑慮。
紐澳總理談中國問題 紐新總理:延續前任外交政策 by 蔡侯塞2023-02-152023-02-15 澳洲總理艾班尼斯和紐西蘭總理希金斯(Chris Hipkins)2 月 7 日會面討論氣候變遷、安全、移民和經濟問題,以及印太局勢的核心問題中國。對紐西蘭來說,這是自阿爾登(Jacinda Ardern)於 1 月辭去總理職務以來首次的紐澳領袖會議,因此,希金斯也強調他會延續阿爾登的外交政策。
中國間諜氣球飄出對中新禁令?美擬制裁間諜氣球製造商 by 林藤2023-02-112023-02-11 路透社報導,有三位消息人士表示,拜登政府計畫徹底禁止對部份中國科技公司的投資案,並加強對其他中國公司的審查,這是打擊美國公司對中國敏感產業投資數十億美元的計畫一部份。另外,美國國務院發言人 9 日表示,在經過分析比對打撈到的中國間諜氣球殘骸後證實,該氣球夾帶的裝置可蒐集通訊資料。美國政府擬對涉及該偵察氣球的中國企業與實體實施制裁。
美政府掌握中國援俄證據 嚴厲制裁援助瓦格納集團的中企 by 艾格姆2023-02-012023-02-01 美國《時代》雜誌1月25日報導,據知情人士透露,美國政府已向中國政府提出證據,證明有中國國有企業正在援助俄羅斯進攻烏克蘭,美國政府想釐清中國政府是否早已知道這些事。另一方面,美國26日以支援俄羅斯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的衛星照片,來協助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為由,制裁長沙天儀空間科技研究院。
斐濟新任總理終止對中MOU切斷與中國警務合作 力拼團結的太平洋島國論壇 by 林藤2023-01-312023-01-31 斐濟新任總理拉布卡(Sitiveni Rabuka)上任後終止了斐濟和中國之間針對兩國警務人員培訓及交流的合作備忘錄(MOU)。拉布卡表示,沒有必要讓中國國家安全人員繼續在斐濟警察隊工作,兩國的警務系統不同。根據《斐濟時報》報導,拉布卡已要求中國公安離開該國。另外,在拉布卡積極說服下,吉里巴斯宣布重回太平洋島國論壇。
小笠原欣幸:從 2022 地方選舉看台灣民主的優勢 by 陳怡菱2023-01-272023-02-04 2022 年 11 月底台灣舉行了九合一地方選舉,民進黨敗北,蔡英文總統辭去兼任黨主席。看到這樣的結果,日本方面悄悄談論著台灣面臨民主危機,也有報導將這次選舉定位為 2024 總統大選的前哨戰,但這都不對。從這次選舉看到的台灣民主的本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