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議會「國貿委員會」首次訪台 蔡英文:盼加速推動BIA進程 by 林志鴻2022-12-202022-12-20 蔡英文總統今(20)日上午接見歐洲議會「國貿委員會」(INTA)代表團時表示,面對全球威權主義持續擴張,台灣有能力及意願與國際民主陣線夥伴加強合作,期盼進一步深化夥伴關係,並加強經貿交流、供應鏈安全,並加速推動台歐盟雙邊投資協議(BIA)進程,讓雙方企業有信心擴大投資,為人民創造更多福祉。
美財長訪印度表達「朋友相挺」供應鏈模式 印外長訪俄評估國際現狀 by 艾格姆2022-11-152022-11-14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11 月 11 日訪問印度親自傳達,在產線移出中國的趨勢下,美國把印度置於全球供應鏈的中心,推廣「朋友相挺」(friend-shoring,或稱友岸外包)的供應鏈模式。與此同時,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則是前往俄羅斯進行兩天的訪問。
立陶宛駐台貿易代表處正式揭牌 台灣投資雷射製造商金額破億! by 林志鴻2022-11-082022-11-08 立陶宛貿易代表處昨(7)日正式揭牌運作,目前外交部已將相關資訊公布在全球資訊網站。中東歐投資基金首案將投資立陶宛超快雷射製造商 Litilit(飛秒雷射源廠商),投資 350 萬歐元,且還有兩件投資案也即將走完程序;經濟部次長陳正祺預告下階段的台立企業合作,將透過半導體人才培育,協助立國建立半導體製造能力。
IPAC首度組團正式訪台!克尼茨基:烏克蘭與台灣位居鬥爭前線須團結 by 林志鴻2022-11-012022-11-01 「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八位議員今(1)日起至 4 日率團訪台。訪團由 IPAC 共同主席、歐洲議會對中國關係代表團團長包瑞翰率領五名共同主席、兩名成員及秘書處職員等一行共十二人來訪。訪團成員克尼茨基表示,民主與威權體制的鬥爭正在國際間發生,烏克蘭與台灣都位居鬥爭前線,彼此命運相互影響,因此必須團結一致。
日圓貶值對日本而言真有那麼糟?日議員:應趁勢搶佔供應鏈 by 陳怡菱2022-10-302022-10-30 日圓曾在 10 月 20 日跌到 1 美元兌 150 日圓,創新低,日本媒體多以「經濟倒退 32 年」來形容日圓貶值。在這樣的局勢下,加上海外勞動條件提升,便宜工資的吸引力不再,還有原油價格上漲導致運輸成本增加,而陸續有日本製造業公司從中國「回歸日本」生產。日本自民黨參議員青山繁晴認為近期日圓急速貶值是一個打破以往負面偏見的機會,應該趁現在有利於出口從中國搶佔供應鏈中的地位。
玉山論壇各國踴躍與會 蔡英文:印太新架構不可缺少台灣 by 林志鴻2022-10-082022-10-08 由財團法人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主辦的第六屆「玉山論壇」今年恢復實體會議。總統蔡英文於開幕致詞時指出,在建構印太發展新架構上,台灣當然是不可或缺夥伴。紐西蘭前副總理兼外長彼特斯直言,如果有更多像台灣這樣的國家,世界毫無疑問地會變得更美好;前日本首相麻生太郎也強調,絕不允許「以武力片面改變現狀」,這是共同意志。
越南經濟成長、言論控制雙雙加速中:世界銀行預估今年經濟成長7.2% by 蔡侯塞2022-10-042022-10-04 世界銀行在最新的東亞與太平洋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中國經濟成長急劇減速導致區域經濟低迷,與此同時越南則預計會在今年成為亞洲經濟成長最快速的經濟體。但是在經濟快速成長的同時,越南政府正計劃進一步加強網路新聞與資訊的控制,特別是限制只有特定社交媒體帳號可以發表新聞相關的資訊。
經濟安全就是國家安全》借鏡日本以法案因應新型態威脅 以經濟手段創造有利環境 by 陳怡菱2022-10-022022-10-04 台灣安保協會副理事長李明峻先從戰爭型態轉變,平時與戰時的界線模糊,且日本在貿易上依賴中國,為因應戰略物資中斷或網路攻擊等會損害國家利益的非傳統戰爭威脅,故日本成立了《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用以守護日本經濟安全。政治大學國際事務研究學院石原忠浩教授則將焦點放在政府開發援助(ODA)作為一種經濟外交工具,如何結合自由且開放的印度太平洋,在援助他國的同時為日本創造對有利的國際環境。
經濟安全就是國家安全》陳冠憲:台海發生戰事將影響全球76%晶圓代工產能 by 林志鴻2022-10-012022-10-02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台灣安保協會等團體,今日舉行「經濟安全就是國家安全」研討會。現代文化基金會研究員陳冠憲指出,半導體是綁定國家安全、經濟安全的戰略產業,台積電與聯電的晶圓代工在國際市場上已將近七成,有很大程度的壟斷性,難以被取代。台海發生戰若事,屆時全球約 76% 晶圓代工產能均受影響。
經濟安全就是國家安全》李淳:別讓敵人撿到槍!台灣首重經濟不可或缺性 by 嚴 武臣2022-10-012022-10-02 李淳強調,值得注意的是過去 5 年台灣貿易轉向的變化非常明顯且戲劇化,在 25 年後的 2021 年,美國再度成為台灣第二大主要投資商、美國再度成為台灣第二大對外投資地。美中大量使用「經濟謀略」對抗局面難預測、不可預測性高的狀況下,台灣如何因應國際經貿結構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