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外長定調對中政策:所有重大議題都牽涉中國 放棄中國就是放棄解決人類最大的問題 by 王雪俐2023-04-262023-04-26 歐陸國家相繼訪問中國,相比之下,英美兩國對中態度強硬得多,但兩者也有差別,英國的態度比美國精巧。英國外交大臣柯維立發表演說,要求中國解釋何以在和平時期進行如此大規模軍事集結,此外並強調,儘管中國迫害維吾爾人令英國「反感」,英國還是必須跟中國保持接觸,因為所有重大議題都牽涉中國,放棄中國就是放棄解決人類最大的問題。
管制深紫外光曝光機DUV出口 荷蘭總理:這世紀不會是中國的世紀 by 李熱葵2023-03-132023-03-13 1 月荷蘭與美日兩國達成政治協議,要切斷對中國的晶片供應,3 月 8 日荷蘭政府果然兌現承諾,宣布將就荷蘭深紫外光曝光機技術(DUV)實施出口管制。荷蘭是歐陸最富裕的國家之一,也是最堅持自由貿易的國家之一,但中國的威脅改變了荷蘭。二月下旬荷蘭總理呂特在《NRC 商報》的文章中指出:「我看這個世紀不會是中國的世紀。」
俄烏戰爭陰霾下的北約-印太:歐洲顧好歐陸 美國可專心亞洲局勢 by 艾格姆2023-02-082023-02-08 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近日在訪日韓期間強調,北約與印太地區合作夥伴密切合作的重要性,並表示歐洲不能忽視東亞發生的事情,因為全球安全是相互關聯的。《外交家》作家Rupert Schulenburg認為,近年來歐洲國家雖然一直在努力轉向印太對抗中國的崛起。但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背景下,歐洲在北約體系中的安全優先事項該是顧好歐洲,讓美國可以專心應付亞洲局勢。
中國持續擁抱俄羅斯 歐盟轉向牽手日本印度 by 王雪俐2022-05-052022-05-05 烏克蘭戰爭爆發後,中國反而強化與俄羅斯的盟友關係,引起西方國家高度警覺。美國總統拜登及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都表示,中國若協助俄羅斯規避經濟制裁,甚或提供俄羅斯武器,都必須承擔「後果」及「聲譽風險」。上週德國總理蕭茲則在訪問日本時明確表示,德國以及其他歐洲國家將強化與印太地區各國的關係,排除中國意味甚濃。
俄烏戰爭重大效應:德國外交國防正常化 by 王雪俐2022-03-032022-03-03 俄羅斯進攻烏克蘭數日以來,戰局跌破許多家觀察家眼鏡,更令人意外的是這場戰爭促成德國外交立場的大轉變。週一(2 月 28 日)路透社有一篇分析文章指出,長久以來,西方盟國致力於讓德國承擔更多國際責任,依舊無法讓德國擺脫二戰罪疚,但這局面在俄烏戰爭第四日有了改變。
尼克森訪問中國50週年:打開了潘朵拉盒子? by 艾格姆2022-02-232022-02-23 1972年2月21日,美國前總統尼克森搭乘空軍一號飛抵北京,他走下舖著紅地毯的階梯跟當時的中國總理周恩來握手。接下來尼克森還跟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會面,成為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首位訪中的美國總統。1972年之前的20多年兩國處於敵對且幾乎沒有接觸,然而,1972年之後的50年美中再度處於衝突狀態,美國2022年因中國打壓人權而外交抵制北京冬奧。
德國的印太戰略從鞏固德國越南關係開始? by 蔡侯塞2022-01-182022-01-18 2022年1月6日,德國巡防艦巴伐利亞號(Bayern)進入越南胡志明市港口,在越南進行為期四天的訪問。這是自1975年兩國建交以來,德國軍艦首次停靠越南。而越南則是巴伐利亞號進行印太部署的10個停靠點之一。
不只擴充海、空軍 澳洲將耗資35億美元向美國買M1A2坦克 by 艾格姆2022-01-122022-01-12 《雪梨晨驅報》(Sydney Morning Herald)2022 年 1 月 10 日報導,為了升級陸軍部隊,澳洲已鎖定從美國購買 120 多輛坦克和其他裝甲車,預計耗資 35 億美元。儘管近年來隨著中國的崛起,澳洲將國防重點放在潛艇、戰機和遠程飛彈等其他重大採購上,但澳洲仍致力於佈建一支先進的裝甲車隊。
以商逼政來了!中國施壓德國馬牌輪胎:停用立陶宛汽車組件 by 王雪俐2021-12-202021-12-20 週五(12 月 17 日)路透社獨家披露一條消息,德國運輸製造大廠馬牌集團(Continental)受到來自中國的壓力,促其停止使用立陶宛製造的汽車組件,這是立陶宛與台灣深化關係後北京的又一報復行動。
歐盟智庫:美中對抗格局決定俄中關係演變長期方向 by 王雪俐2021-12-202021-12-20 歐盟智庫歐洲外交關係協會刊登資深政策研究員黎克(Kadri Liik)的長文,探討西方國家眼中不切實際的俄中關係。西方政治家傾向於將俄羅斯和中國視為類似樂高積木的東西,或者視之為鐵板一塊、實質盟友,是西方國家要設法遏止控制或拆散的對象,或者視之為正在成形的專制聯盟,等等,但這些可能都忽略了俄中兩國領導人對現實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