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承恩】《預防台灣遭侵略法草案》—— 美國對台灣安全承諾再升級 by 宋承恩2020-08-172020-08-25 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共和黨議員泰德.約霍(Ted Yoho)7 月 29 日正式向眾議院提出《預防台灣遭侵略法草案》(Taiwan Invasion Prevention Act),授權美國總統在台灣遭受中國武力攻擊時,以美國武力回應,並提出其他的增進台灣安全合作建議事項。本文將分析本法之政治戰略意義。
《台北法》:既有限制中的突破 by 宋承恩2020-03-282020-03-28 《台北法》最重要的意義,是表明台灣的外交是美國的關切,而且美國的政策是以美國自己的外交保護台灣的外交。《台北法》處處以主權國家的地位來對待台灣,沖淡過去否定台灣國家地位的表述。由此觀點,《台北法》已經蘊涵美國正式在外交上承認台灣的種子。在過往限制中取得突破,是《台北法》里程碑式的意義。
媒體作為外國代理人-「中國政策、台灣宣傳、媒體中介」的三角關係 by 宋承恩2019-05-16 兩岸媒體人北京峰會各方發言,描繪出「中國政策、台灣宣傳、媒體中介」的三角關係。其中,部分媒體真心誠意為境外勢力工作,我們毫不懷疑他們的起心動念與堅強意志。
貿易戰中較受忽略的一塊:嚴審外來投資 by 宋承恩2019-04-12 2018年6、7月間,在兩黨議員壓倒性支持下,「外國投資風險評估現代化法」分別在眾議院與參議院獲得通過,8月由川普總統簽署成為法律,將擴大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的職權,嚴審外國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