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承恩】戰爭陰影下的一抹微笑 —— 馬英九路線全面復辟

馬英九接受德國之聲專訪,表示就兩岸關係而言必須相信習近平。此爭議言論引發外界熱議。
圖/擷取自DW

馬英九不演了。

每到大選,馬英九總是特別忙碌。在總統任期的尾聲,他完成了會見習近平的「歷史任務」,興奮之情溢於言表。2016 年大選期間,他不厭其煩,叨叨念念要蔡英文接受「九二共識」,結下日後八年中國以此為由,拒絕與蔡政府往來的掛勾點。

2024 大選,此一因素成了攻擊綠營的理由,「促進對話」,在中國武力威脅下,成了降低緊張的良方。「九二共識」則化身為「符合中華民國憲法」,被藍白陣營利用繼續壓迫綠營,實際上是要台灣接受「一中原則」

這些操作,掩蓋了以下事實:切斷往來的,實際上是中國;中國要的從來不是和平,而是併吞;在此情況下,「對話」從來不是解方,而是會向下滑坡至「和談」,乃至投降。唯有增強自己的防衛實力與經濟自主,同時有不惜一戰的決心,才能確保台灣不被併吞。

這麼明顯的道理,在大選中卻完全被扭曲:強化國防成為挑釁;「抗中保台」被打成販賣芒果乾;「台獨」則被打成禁忌。明明在自主選總統,實際上藍白合謀,一方面向中國輸誠,對內則偷渡「統一」。

馬英九接受德國之聲專訪,表示就兩岸關係而言必須相信習近平。此爭議言論引發外界熱議。
圖/擷取自DW

這樣的騙術,還不斷向國際展演。最新一集,是馬英九接受德國之聲(DW)的訪問影片,在大選投票兩天前(1 月 10 日)發布。

評論者多半把焦點集中在「相信習近平」這點上。實際上,這段影片的其他地方更有意思:並不是因為馬英九說什麼,而是因為在記者的追問是,顯示出馬英九所不斷鼓吹的這套論調破產之處。在這個前提下,推薦收看這段影片。

前提錯誤

訪談中馬英九重新講了一次他的「首戰即終戰;美軍不會來」論點。主旨有以下四部分:

  • 中國非常強大;兩方軍事實力差距甚大
  • 美國不可靠
  • 台灣應該以和平方式謀求避戰
  • 在「和平方式」下,台灣可以減少兵役役期,降低國防支出

這些是老調重彈,但作為政策辯論,必須指出這套東西不但完全採用中共的說詞,而且還是基於錯誤的前提。

錯誤一,台灣沒有那麼弱,中國也沒有那麼強。這套也沒有考慮台灣海峽所提供的防衛屏障,與台海渡海兩棲作戰的複雜性。將這些因素納入考慮,各項兵棋推演顯示,就算在不利的條件下,只要不投降,台軍也能孤軍奮戰達七十天以上。

這些,明顯都不被馬英九考慮進來。因此我們可以認為他採取的是解放軍政治作戰的觀點。

錯誤二是跟事實明顯相反,如果中國真的那麼強,早就打過來了,自然也就沒有馬英九高唱和平的空間。馬英九的存在本身,就打臉了他說教的這套東西。

前總統馬英九於2017年至新加坡與習近平會談。
圖/中央社

自相矛盾

馬英九認為,習近平並沒有力促統一;在兩岸關係上,必須要信任習近平。兩岸要統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必須得到人民的同意,最終必須透過民主程序以和平方式完成:「如果這個進程是和平與民主的,我想台灣人民可能會接受。」

「人民同意」這美麗的說詞,幾秒鐘後就被馬英九自己打臉。

當記者問到:認為統一是可能的台灣人只有百分之二;大部分的人民支持維持現狀,而且那還是因為戰爭威脅的情況下;如果沒有戰爭威脅,台灣人支持的是獨立。

此時的馬英九露出一抹微笑(7’22’’),說到:「那不一定 —— 如果他們理解,獨立就意味著戰爭。」( “That is unsure at the moment – if they understand that independence means war.”)

時間凍結了兩秒:「這真的有可能發生。」( “…, which is true.”)

等等。上一句不是才說,需要人民同意嗎?下一句就變成「在戰爭威脅下被迫同意。」

受脅迫下的同意,不是同意,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這是自相矛盾。

我們看到的馬英九,不是捍衛台灣人民的自主同意,而是唱和武力威脅。

高唱民主和平,實際上武力促統。「為了換取不被打,你最好接受統一」:「委曲的和平也是和平」。就是在這樣的小地方,我們知道此人真正的想法。

憲法武統論

訪談中馬英九認為,「統一是我們的憲法裡說的,原本就是台灣可接受的;只要經由和平與民主程序,台灣人民可能會接受統一。」(“Unification is something our Constitution says, so it’s actually acceptable to Taiwan, BUT it has to be done peacefully and through democratic processes. If that can be done, the chances are people in Taiwan may be interested in accepting it.”)

在過去的政治表述中,馬英九還維持所謂「不統、不獨、不武」,主張「維持現狀」、「堅持中華民國」。在任內即使積極促統,但還只是被認為是「化獨漸統」路線,只是因為手法的笨拙而被人民唾棄。

誇大中國武力、容許武力威脅的空間、合法化統一,上述三者結合,馬英九的路線已成為憲法武統論。過去所謂「正藍」的「反共」、「憲法一中」或「堅持中華民國」已經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統一憲法」、「合法化中國武力統一」、「不反共」等元素,可說由「漸統」轉為「積極促統」,由「反對法理台獨」轉為「促進法理統一」,甚至是「合法化武力統一」。

馬英九是在消滅中華民國。

這是極端荒謬的事。任何的憲法、或國家,都有自我保護的機能。在馬英九的憲法武統論下,這部「我們的憲法」是容許境外勢力予以消滅的:不但如此,還是合法合憲地消滅。天下之謬論,莫過於此。

這些不是我的指控,而是由馬英九近來的發言與向來的行為分析而來。

馬英九路線全面復辟?

真正決定一個人如何行動的,不是他說什麼,而是他想什麼。

長久以來,馬英九積極地尋求實現他的理念,即使卸任後仍積極任事,四處遊說。如今,由他的訪談,我們清楚看出馬英九美其名交流和平,實際上積極促統,不惜引入外部敵人的武力威脅台灣人民。

國民黨重量級政治人物5日晚間齊集台南出席造勢活動,全力拉抬聲勢拚選情,包含台北市長蔣萬安(前左起)、前總統馬英九、黨籍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副總統候選人趙少康、黨主席朱立倫與前高雄市長韓國瑜都同台。
圖/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攝

在 2024 大選中,馬英九不遺餘力拓展他的影響力,不論在藍白合的過程中,或是將他的信條灌輸給中國國民黨的正副總統候選人。

侯友宜、趙少康在各項政策上,多次引入馬英九的概念,例如「不統、不獨、不武」、「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兩岸高於國際」、「外交休兵」等。跡象顯示,由於侯友宜本人對於國家體制、兩岸關係毫無概念也無經驗,趙少康心念的只是拋出話題吸引聲量,若是這兩人當選,在兩岸、國防與外交上,意味著馬英九路線全面復辟。

在實際政策意涵上,這意味著降低台灣的國防投入、外交上尋求中國的同意以致事實上將台灣的外交決定權交予中國、經濟上導向以中國為重心而非分散市場至東協、印度、歐洲與美國、各項施政以中國馬首是瞻。

在 DW 的訪談中,有關裴洛西訪台一節,馬英九講得很清楚:裴洛西來是為了表達對台灣的支持,但「政府應該禮貌地讓她知道她來對台灣防衛一點幫助都沒有」; 「她是否訪台應該在兩岸都能接受的情況下」。意思就是說,中國不點頭,裴洛西不能來。

不只是外賓訪台,舉凡國際參與、區域經貿、軍事合作,乃至國內事務例如歷史教材、人權保障、轉型正義,未來都要仰人鼻息。

不僅如此,在中國目前面臨極大經濟困境下,中國可能要求台灣「積極西進」,與中國經貿整合,在資金、人才、科技等方面為中國提供協助。

在國會可能三黨不過半的情形下,即使中國國民黨未能贏得總統大位,也可能在國會中擁有相當席次,導致這樣的路線可以影響國家政策。因此,你的一票將決定中國國民黨「慢性消滅中華民國」的政策,能有多大的影響力。

在馬英九 DW 爭議言論後,侯趙很努力地切割馬英九。但在國防與外交上,他們沒有想法;他們能說出來的那一套,全都是馬英九的想法。我以上的論述也是基於對侯趙的客觀分析,沒有誇大。如果侯趙有不同意見,可以交待為什麼他們每個政策都引用馬英九的政策,處處在告訴選民,馬英九路線將全面復辟。

票投中國國民黨,就是在積極促統,在消滅中華民國。

賴清德 v.s. 馬英九

2024 年 1 月 9 日賴清德、蕭美琴的國際記者會上,DW 記者 Richard Walker 已經拿馬英九的說詞,詢問賴清德的回應。當時影片與訪談還未發布。

賴副總統的回應,包含以下要點:

  • 對話降低緊張很重要,但不能優先於自我實力的強化;強化實力與對話應雙管齊下
  • 對和平不能抱持幻想;沒有主權、接受「九二共識」的和平是假和平
  • 增強台灣的威懾力量與經濟實力才是國家該做的事
  • 國家安全不能依靠侵略者的善意
  • 馬英九的路線將導致台灣在國防與國安上面的荒廢,並舉親身例子,指出其在扁政府時期擔任立法院黨團幹事長時,中國國民黨多次反對軍購案的發動者,就是時任該黨黨主席的馬英九。

賴清德並明確指出,他的政策與馬英九不同。

賴清德和蕭美琴在選前4天共同召開「選前國際記者會」
圖/@chingte

整體而言,賴清德、蕭美琴的國際記者會展現的,是兩人的準備充份、專業度、以及穩定與自信。由很多小細節,也可看出賴副對於英文提問,也能掌握自如。值得注意的,是賴清德以上的堅定表示,是在藍白狂攻他「台獨」、「失言」、以及競選行程密集下的表現。

隨著國際媒體聚焦台灣大選,賴清德 v.s. 馬英九兩條路線之爭,越來越多被國際理解。台灣大選,也將成為國際觀察 2024 地緣政治走向的第一張骨牌。

在 DW 訪談最後,記者問馬英九:為什麼不直接向中國要求,停止對台灣的軍事威脅?這樣就會降低緊張了,不是嗎?這才是問題的根源,不是嗎?

馬英九又露出了一抹微笑,時間凍結了兩秒:沒有咳嗽,他說:習近平不會接受。

記者追問,為什麼坐著等著想著,中國不接受,就連要求也不提出?

馬英九只能弱弱地說,我們只能試著說服他們,如果保留使用武力的最後手段,可能永遠得不到台灣。

這兩箭,刺中了馬英九,乃至中國國民黨的軟肋:對台灣強悍,對中國軟弱。

站在哪一邊,才是問題之所在。

你我作為選民,藉著選票,都有能力淘汰馬英九與中國國民黨的路線,對要喪送你我未來的政黨說不。

Tagged:
About the Author

台灣制憲基金會副執行長、台灣守護民主平台理事
經濟民主連合智庫主權外交國防組召集人

啟蒙很晚,由法律對社會現象產生興趣,訝異於人的思考與拒絕思考,相信挖深一點一切都還會改變的批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