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Politico:中國若侵台,德國為保經濟將袖手旁觀 by 王雪俐2022-08-142022-08-14 今年 3 月下旬,美國《政客雜誌》駐柏林首席歐洲特派員卡尼茲尼奇(Matthew Karnitschnig)曾發表一篇尖銳文章,稱整個德國政壇都是「蒲亭好用的傻子」,抨擊毫不留情,8 月 12 日他又以德國外交政策為題,直言即使中國入侵台灣,德國也不會與其他西方盟友一起制裁中國。
新駐印尼中國戰狼重視「推特外交」 印尼走出自己的外交路 by 蔡侯塞2022-06-282022-06-28 中國新任命的駐印尼大使陸慷最近決定透過開推特帳號向印尼人致意,這表明中國對印尼的外交政策出現了新的轉變。眾所皆知的是,中國人雖然無法在自己的國家公開的上推特,但是其政府卻把推特當成外交的工具平台,這種做法也通常被稱為「推特外交」(Twiplomacy)。印尼總統佐科威積極出訪,鞏固印尼在國際外交和地緣政治上地位。
以商逼政來了!中國施壓德國馬牌輪胎:停用立陶宛汽車組件 by 王雪俐2021-12-202021-12-20 週五(12 月 17 日)路透社獨家披露一條消息,德國運輸製造大廠馬牌集團(Continental)受到來自中國的壓力,促其停止使用立陶宛製造的汽車組件,這是立陶宛與台灣深化關係後北京的又一報復行動。
台灣是結盟最佳夥伴 立陶宛籲歐盟介入中國的以商逼政 by 王雪俐2021-12-092021-12-09 立陶宛外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致信歐盟貿易執行委員杜姆布羅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及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指陳該國因與台灣互設代表處而遭到中國的政治和經濟壓迫,程度「前所未見之高」,令人「無法接受」,並要求歐盟有所行動。
韓國對中「三大錯覺」導致知識分子對中國噤聲、自我審查 by Irin2021-10-272021-10-27 達專訪中國政治外交專家、慶熙大學教授朱宰佑,點出目前韓國遭到中國銳實力滲透,領導階層和知識分子陷入 3 個強迫思考,害怕中國壓力而噤聲,也造成韓國政府與民眾所想要的對中外交政策有不小的落差。
孔子學院在西方陸續遭關閉 但在韓國卻逆勢成長 by 陳怡菱2021-10-222021-10-22 直屬中國教育部的「孔子學院」被西方國家陸續關閉的情形下,在韓國國內的勢力反而持續增長。雖然在官方的說法當中孔子學院是負責中文教學、傳播中國文化的機構,但也受到實際上是「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的宣傳機關」這樣的質疑。韓國 2004 年在首爾成立首間孔子學院後,目前共有 23 所孔子學院在營運當中,是亞洲最大規模。
對抗中國軍事恫嚇 法國澳洲啟動2+2部長級諮詢 by 譚義雷2021-09-062021-09-06 法國外長勒德里安(Jean-Yves Le Drian)、國防部長帕利(Florence Parly),澳洲外長潘恩(Marise Payne)、國防部長杜登(Peter Dutton)等4人透過視訊會議進行對話,並在會後發表聯合聲明,為法、澳之間首次2+2部長級諮詢正式揭開序幕。
脫歐之後:中國成為英國國際學生的主要來源 by 狄里昂2021-08-162021-08-16 根據英國「高等院校聯合招生服務機構」(UCAS)的統計,2021~2022學年申請進入英國大學就讀的海外學生中,來自歐盟的人數暴跌了43%,降至28,400人,而來自中國的留學生人數則為28,490人,不但比2017年申請的人數多了一倍,也首次成為英國海外留學生最主要的來源。
開發非洲市場?《外交家》:中國只是拿非洲來恢復國際尊嚴 by 王雪俐2021-08-162021-08-16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EMC)名譽研究主任裴天士(Thierry Pairault)在美國《外交家》雜誌發表文章指出,中國與非洲的交往在本質上並非經貿性質,而是政治性質,中國在非洲是「政治性的存在」。
友台的史瓦帝尼國王失蹤 《外交家》:民主派恐棄台投中 by 李熱葵2021-08-122021-08-12 台灣在非洲的最後一個邦交國史瓦帝尼王國今年 6 月初因為激烈的反君主示威抗議而陷入政局動盪,外傳國王恩史瓦帝三世(Mswati III)出逃他國,不過各方對國王真正的下落至今莫衷一是,外界確定的是政府強力鎮壓異己,抗議民眾或者被殺,或者遭到逮補刑求,國際特赦組織形容這是「對人權的正面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