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違三年再度來訪!小倉將信:日本挺台參與WHO與CPTPP by 林志鴻2022-05-052022-05-05 日本自民黨青年局長、眾議員小倉將信率團訪問台灣,受到疫情影響,這是自民黨青年局睽違 3 年再度來到台灣。小倉將信強調,烏克蘭局勢令人憂心,決不允許相同事情發生在台灣,希望今後台日雙方能加強合作,自民黨青年局也全力支持台灣爭取參與 WHO 及 CPTPP。矢板明夫分析,自民黨青年局成員大多是學經歷完整的政二代,很容易成為政壇領袖,因此也就有「首相的搖籃」的說法。
一人完勝中國 辜寬敏霸氣捐百萬美金 by Salima2022-03-112022-03-11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引發國際關注,被視為親俄的中國外交部趙立堅表示,應烏克蘭方面的請求,中國提供烏克蘭價值 500 萬元人民幣(約新台幣 2200 萬元)的人道主義援助物資。台灣政府方面除了捐贈物資,為協助烏克蘭難民,外交部 2 日更透過財團法人賑災基金會開立烏克蘭捐款專戶。賑災基金會今天指出,基金會昨天收到 1 筆 100 萬美元捐款,來自總統府資政辜寬敏。
轉型正義新階段 政院提修法「原物返還」沒收財產 by 林志鴻2022-01-132022-01-14 戒嚴時期國民黨執政當局透過鎮壓手段,發生 228 事件與白色恐怖事件,導致許多人受難,不動產等有價值財產遭到沒收。行政院會今天通過「威權統治時期國家不法行為被害者權利回復條例草案」與促轉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確立返還財產與權利回復的法源,未來沒收財產原則上原物返還,無法返還者以金錢賠償折算,並增訂行政不法的確認。
【人物專訪】謝嘉心:殷海光對抗強權的立論至今仍發人深省 by 林志鴻2021-12-052021-12-03 今天(12/05)是殷海光 102 歲的冥誕。《報呱》記者專訪執行長謝嘉心,暢談她眼中殷海光的樣貌、基金會營運狀況、疫情對故居造成的影響以及對轉型正義的看法。
台灣基進成立宜蘭黨部 陳奕齊:做本土立場隊伍的最前鋒 by 林志鴻2021-11-272021-11-27 台灣基進今(27)日上午十點於羅東鎮成立宜蘭縣黨部,與鎮民代表林意評設立聯合服務處,今天雖飄著小雨,現場仍然有超過 200 名支持者現身力挺,包含江聰淵市長、林峻輔鄉長及多位縣議員及代表共襄盛舉。典禮最後,陳奕齊主席在現場交付黨旗給予劉勇廷主委,象徵宜蘭黨部在宜蘭正式成立,大家高呼台灣獨立完成開幕典禮。
反惡罷挺柏惟 本土社團:為台灣打一場民主的保衛戰 by 林志鴻2021-10-142021-11-11 針對台中市第二選區台灣基進黨立委陳柏惟的罷免投票即將在本月 23 日登場,今(14)日上午由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發起「本土社團挺柏惟反惡罷」記者會,串連號召本土社團集結,表態力挺陳柏惟,反對惡質的罷免行動。毛清芬表示:國民黨作為一個百年歷史的大黨,卻傾全黨之力打壓一個五歲大的台灣基進,是非常荒謬的行徑;台獨聯盟主席陳南天表示:這是一場捍衛民主自由之戰,追求主權的台灣人拒絕淪落為受到思想監控的中國人。
反感中國威脅!近七成美國人支持台灣獨立、過五成贊成派軍護台 by 林志鴻2021-08-272021-08-27 美國獨立智庫「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26 日公布最新調查顯示,如果中國入侵台灣,有超過半數的美國人贊成美軍協防台灣,並且有近 7 成的受訪者支持台灣獨立。專家分析,這顯示近年來美國人對台灣及其困境的認識大為提高,以及對中國威脅台灣的反感。
李登輝逝世週年 蔡總統及安倍緬懷及相關紀念活動 by 林志鴻2021-07-302021-07-30 前總統李登輝辭世滿週年,總統蔡英文今天前往五指山軍人公墓特勳區,獻花、鞠躬致意,表達追思。國史館舉辦「關鍵 1991:李登輝與台灣民主元年」展覽。李登輝家屬表達期盼設立紀念圖書館,目前規畫落腳在台大徐州路舊法學院圖書館。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日前接受產經新聞專訪表示,只要情況允許,想來台灣祭拜李登輝。
美眾院外委會通過「抗中法案」 駐美代表處有望正名台灣 by 林志鴻2021-07-162021-07-16 美國眾議院外委會今天通過抗中「老鷹法案」,法案呼籲美台擴大經貿關係、就駐美代表處正名展開協商,也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社會,並強調聯合國對中國的承認並不涉台。「老鷹法案」(EAGLE Act)是由民主黨籍眾議院外委會主席米克斯提出,長達 400 多頁,目的是強化美國在政治、外交、軍事及科技等多領域實力,以因應中國挑戰。
駐德大使謝志偉再度表明:先前 BNT 採購是中國阻撓 by 林志鴻2021-07-152021-07-15 台積電、鴻海、永齡基金會 12 日發出新聞稿聯合宣布,已完成採購 1000 萬劑 BNT 疫苗,並捐贈予政府作為 COVID-19 防疫使用。對此,駐德代表謝志偉今日在臉書發文指出,「若不是中國在最後一刻硬是攔阻,BNT 疫苗早就於 3 月開始陸續到貨」,同時也貼出德國議員的貼文,間接證實中國介入採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