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日後賴清德軍事預算恐遭國民黨杯葛

經濟學人:日後賴清德軍事預算恐遭國民黨杯葛(圖/中央社)

今年台灣總統大選牽動世界局勢,備受國際媒體矚目,週六(1 月 13 日)完成開票後,歐盟對外事務部(EEAS)發表聲明,「歡迎台灣 1 月 13 日舉行的選舉,並向所有參與這次民主活動的選民表示祝賀。 我們各自的治理體系建立在對民主、法治和人權的共同承諾之上。」

不過歐盟的簡短聲明中,完全沒有提到總統當選人賴清德,也沒有提到任何其他參選人。此外「歐盟強調,台海和平與穩定是區域及全球安全繁榮的關鍵。歐盟依舊關切日益緊張的台海局勢,並反對任何單方面改變現狀的企圖。」

英國《經濟學人》的報導指出,中國試圖恐嚇台灣選民,稱這次選舉是「戰爭與和平,繁榮與衰落」的選擇,並譴責民進黨是分離主義者,但恐嚇未能奏效。70% 的台灣人出門投票,最後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以 40% 的選票當選總統,並承諾「在不損害台灣主權的情況下繼續民進黨的嚇阻路線」。

《經濟學人》形容國民黨「對美國信任較低」,對中國的政策是「以共同反對台獨為前提,促進與中國的友好對話和貿易,以此緩解局勢緊張」。新進的民眾黨候選人柯文哲主打住房和工資等國內問題,而不是中國,這很受年輕選民歡迎。不過《經濟學人》也觀察到,柯文哲「也推出類似國民黨的恭順的兩岸政策」。

《經濟學人》認為,日後賴清德的軍事預算也可能遭到類似杯葛(圖/中央社)

《經濟學人》報導指出,民進黨贏得總統,但失去國會多數席次,民眾黨成為國會中的關鍵少數,這可能會使國防和兩岸貿易等重要議題陷入僵局。上一次台灣出現行政與立法權分立的情況是 2000-2008 年陳水扁總統任內,他提出的軍事預算在國民黨主導的國會上遭否決達到六十多次,陳水扁不得不將 2004 年提出的 196 億美元軍事預算減至 3.2 億美元,最後在 2007 年終於獲得通過。《經濟學人》認為,日後賴清德的軍事預算也可能遭到類似杯葛。

以下是歐洲各國對台灣選舉的反應:

英國: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祝賀賴清德和民進黨勝選。他在聲明中說,「今天的選舉證明台灣民主充滿活力。我希望台海兩岸繼續努力,透過建設性對話和平解決分歧,而非威脅或武力脅迫。」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沙卡洛娃(Maria Zakharova)表示,俄羅斯依舊視台灣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法國:國民議會議長布勞恩-皮維(Yael Braun-Pivet)祝賀賴清德當選總統。

德國:聯邦外交部向當選人以及所有參與台灣選舉的選民和候選人表示祝賀。聲明中稱「德國與台灣在許多領域關係密切良好,希望在一個中國政策的框架內擴大這種關係。」

立陶宛:外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向總統當選人賴清德表示祝賀,並稱「我們與台灣人民一起慶祝自由和公平民主的力量」。

相關報導:外媒看選舉:不容樂觀的勝選 北京必定借題發揮 

參考新聞來源:
2024/01/14    Reuters(路透社)    World reactions to Taiwan election
2024/01/13    Al Jazeera(卡達半島電視台)    World reacts to Taiwan election as China says reunification ‘inevitable’
2024/01/13    The Economist(英國經濟學人)    Defying China, Taiwan elects William Lai Ching-te as president
2024/01/13    EEAS EU(歐盟對外事務部)    Taiwan: Statement by the Spokesperson on the elections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