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斯濱】解析俄軍資訊戰 —— 給台灣的啟示

總體來說,戰爭可以簡單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接觸式戰爭,也就是人類歷史延續到現在的傳統形態戰爭,在傳統戰爭中,戰爭目標通常需要透過攻城掠地、大量消滅敵方有生力量才能實現勝利。另外一種就是非接觸式戰爭,簡單說就是不需要碰觸,但卻可以達到傳統戰爭效果。本篇研究重點將放在俄羅斯政府如何應用資訊戰,也就是我這次要討論的主題。

現在台灣當前重要的國安議題:資訊戰混合戰(Information war / Hybrid war),在美國稱之為:混合戰;而在俄羅斯被稱之為:資訊戰。資訊戰名詞看似新潮,但其實已經頗具歷史淵源。

資訊戰類似目前國際上採用的政治心理戰,是從 19 世紀後半期就開始發展的一套科學,這套科學的一個重點就是洗腦催眠效應,而這個洗腦催眠效應理論創世鼻祖之一是一位名叫古斯塔夫.勒龐 Gustave Le Bon 的法國心理學家,他的理論培養出了兩個人,一個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蘇維埃共產政權的男人 —— 列寧,另外一個則是建立了納粹政權的希特勒。

勒龐最出名的作品是 1895 年出版的《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希特勒就是透過閱讀《烏合之眾》,並在《我的奮鬥》中借鑑了勒龐的宣傳技巧。自納粹政權成立後,希特勒統治下的德國同時也是一個較為久遠就開始擅長運用資訊戰的政權。這裡需說到一個關鍵著名人物:納粹宣傳部長 —— 戈倍爾,他堪稱是全球最早的宣傳洗腦大師。

戈倍爾極其擅長演講和包裝,為納粹德國成功的政治宣傳和謊言包裝就是戈倍爾的傑作。他甚至還因此做了一個影響資訊戰界深遠的總結:

重複是一種力量,謊言重複一百次就會成為真理

這就是「戈倍爾效應 The Goebbels effect」

我之所以寫上述這些歷史典故和理論,是因為這些最常出現在俄羅斯的資訊戰和學界 —— 負面訊息總是比正面更容易讓人接受和印象深刻,這些歷史的重大理論出現和後續的事件發展,深刻影響了蘇聯以及後續的俄羅斯聯邦政府及學界。

在蘇聯解體後的 90 年代,俄羅斯在外交上採取了親歐美政策,因此美俄關係緩和,因政治上的良好雙邊關係,俄羅斯並未注重資訊戰。直到 1999 年車臣和 2008 年喬治亞戰爭,俄羅斯被國際輿論譴責,俄羅斯軍方才開始嚴肅對待本國在國際上話語權被西方完全掌握這個議題。

於是俄軍資訊戰神主牌誕生《第六代戰爭理論》。在 1999 年,俄羅斯第一個具現代意義的新型「資訊戰理論」被名為斯里普琴科(В.И.Слипченко / V. I. Slipchenko)的俄羅斯軍事學者提出,他同時也是俄羅斯軍事科學院前副院長。他在 2001 年寫了一本書《非接觸式戰爭》,隨後在 2002 年,他再提出了震驚世界各國軍事界的《第六代戰爭理論》。這是俄軍資訊戰理論的重大突破和基礎,在當時受到國際認可以及美中國等國關注,隨後俄軍發展出了其他新型態資訊戰理論,都在學術上取得很大的成果。要注意的是,美國國防部在 2006 年才成立真正的網路作戰部隊(英國軍情六處是 2001 年,俄羅斯是 2017 年承認成立)。

第一代戰爭以冷兵器進行的戰爭,人類原始社會結束後持續了 3500 年。
持續時間最長的一種戰爭形式。
第二代戰爭火藥發明後,出現滑膛槍(炮)為標誌。
這種落後的戰爭持續了約 600 餘年。
第三代戰爭18 世紀末以槍膛和炮膛中開始有了線膛為標誌的「線膛武器」或「後膛武器」。這種戰鬥方式持續了 200 年。
第四代戰爭19 世紀末至 20 世紀初,各種自動武器、坦克車、戰鬥機和艦艇以及雷達和無線電通訊器材的大量使用為標誌的現代戰爭
第五代戰爭20 世紀後期,人類科技發展迅速尤其是微電腦技術的廣泛應用,軍事領域中以高精密武器為戰場主角。
第六代戰爭太空已成為交戰的重要戰場。交戰雙方將在太空進行太空偵察、太空攔截、太空投送及直接從太空發起攻擊,以航空及太空武器為主。

這部距離現在 19 年前的俄軍「第六代戰爭理論」的價值具體表現在哪裡?為何會讓各國如此關注?

這部理論把人類戰爭分成六代,從第一代數千年前人類最古老的長矛戰爭,到第四代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世界第二次大戰的戰車,戰艦等主要兵器,如字面上的意思,前四代都是接觸式戰爭。

而到了第五代,人類發明了核武,由於核武的破壞力巨大,使用核武器無法達到理想的預定目標,因此核武器成為威懾作用的武器,所以第五代被稱為「非接觸的飛彈核戰爭」,並且核武有可能會被有精確導引功能並具備破壞力的武器所取代。

第六代就成為這部理論的重點,第六代戰爭將是典型的「非接觸」式戰爭,分為精確武器和資訊戰。這部理論其中還提到陸軍軍種重要性將會降低甚至被淘汰,雖這個觀點引起爭議,但不影響這部理論帶來的價值和影響。

精確導引武器新概念武器成為第六代主要武器(如粒子束武器、雷射武器、等離子武器、超聲波武器)。尤其是洲際飛彈可在任何天候條件下準確命中目標。

資訊/電子戰:可用於對敵方實施直接軍事打擊,效果與傳統火力突擊相似。俄軍可以利用網絡戰充分發揮非對稱作戰優勢。第六代戰爭將不再是毀滅性的全球大戰。戰爭的目的是透過強大的空中電子突擊,癱瘓對方重要經濟設施和經濟動能,最終推翻其國家政治制度。戰場將主要以太空為主,平面戰場只為輔助作用。航太兵力兵器將發揮更強力的作用。

報呱小教室
非對稱作戰(Asymmetric warfare)
一種軍事術語,指軍力弱者對上強者的戰爭中,如何取勝或達成戰鬥目標的學問。
在非對稱作戰情境下,雙方都可能在各種項目上有其優劣,重點在於如何使用自己的強勢優處去抵消對方的強勢之處、或攻其弱點,從而取得勝利。

這個理論受到青睞的另外一原因在於可做到「非對稱作戰」,俄軍軍費規模僅有美國的幾十分之一,因此資訊戰對於俄羅斯來說是一個節省成本,卻可以保證達到與傳統火力相同效果的工具。第六代戰爭理論不是唯一,俄羅斯軍事研究學一直都在世界上非常前衛,目前正在世界上進行的新軍事革命很多是由俄羅斯軍事專家率先提出來的,俄國軍學界持續產出很多新理論,「第六代戰爭」理論就是其中的一個。

俄羅斯和西方對資訊戰觀點對比

對於歐美來說,採用一系列工具進行攻擊性網路行動與防禦是一個不錯的戰爭工具,包括利用敵方弱點的能力。網路能力能夠達成傳統攻擊所無法實現的精確性效果。但針對這些攻擊性網路行動的闡述在俄羅斯公開文獻中很難看到。

俄軍對資訊戰認知的差異是,資訊戰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作戰工具,而是有更深層的意義。比如資訊戰可以改變一個國家的文化取向、國家社會價值觀,進而推翻國家政權。俄羅斯一些學者指出,「俄羅斯在精神方面仍然沒有從長期的冷戰之中走出來」,言下之意就是,俄軍認為資訊戰對於俄羅斯的威脅和傳統火力的威脅相當甚至更嚴重。

因此,俄羅斯認為當前所面臨的資訊威脅是整體性的,它包括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這些威脅是客觀存在的,俄羅斯一些關於資訊戰的文件內容重點指出,無論平時還是戰時,資訊戰都佔有重要地位。

俄羅斯 vs 西方:從俄羅斯的角度看來,美國發展資訊戰歷史已經超過 100 年以上,所以俄羅斯認為自身是一個資訊戰實戰菜鳥。

回歸歷史,我們要注意的是,當美國已經在近百年前發展資訊戰時,俄羅斯還在共產時期(蘇聯)連西方大眾媒體都接觸不到。直到 1991 年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才開始進入西方媒體市場。隨後俄羅斯開始在西方媒體市場學習探索,並增加這方面支出。俄羅斯發現,市場自由度前所未見,而且言論新聞自由是一個非常好用的武器,沒錯,俄羅斯將新聞和言論自由變成了一種武器。諷刺的是,「西方受限制於言論自由」這個概念是俄羅斯首創,並第一個把言論和新聞自由變成一種可反向利用武器的國家,這在資訊戰界是一個傑作,並被中國借鏡。

最典型的例子:俄羅斯創立了一個國際新聞頻道:Russia Today,簡稱 RT,該頻道於 2005 年 12 月 10 日啟播,有將近 100 名英語記者在全球報導。《RT 電視台》與《美國之音》任務相同,皆是屬於對外政治宣傳。同時還有法語、阿拉伯語等頻道,最近又準備在沙烏地阿拉伯開設新代表處。

起初俄羅斯政府為了做測試,《RT 電視台》的任務為提升俄羅斯在海外的國家形象,強調俄羅斯的積極一面,在文化、歷史、戰爭貢獻等層面的宣傳。直到 2008 年爆發喬治亞戰爭,俄羅斯和喬治亞發生「南奧賽提亞衝突」,俄羅斯被西方國際輿論社會譴責,RT 電視台從隔年開始從一種防禦性軟實力工具轉變為一種進攻型銳實力工具。RT 電視台開始瞄準美國負面的社會問題、種族問題等對美國進行抨擊,並製造出陰謀論,比如美國 911 攻擊事件等。

要注意的是,和中國相比,俄羅斯鮮少會和境外協力者合作,通常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執行擬定好的戰略目標,即使是遊說西方親俄政治人物,俄羅斯也只會派遣本國在海外的俄羅斯商人進行遊說。而中國則是相反,中國較為仰賴在地協力者。

俄軍資訊戰初征:2014 年烏克蘭危機

除了 RT 電視台之外,2014 年的「烏克蘭危機」成為俄軍資訊戰部隊的首秀,對此俄軍資訊戰部隊相當謹慎小心。簡單回顧一下當時烏克蘭危機的情形:烏克蘭親俄政府因惹怒民意被趕下台,隨後親歐政府上台,烏克蘭東部以及克里米亞的親俄勢力和烏克蘭西部的親歐勢力發生衝突。其中克里米亞多數人口是俄羅斯人,當地民意較偏向俄羅斯,克里米亞議會提出加入俄羅斯聯邦請求,俄羅斯趁勢抓準機會,果斷對克里米亞進行動作。而俄軍資訊戰部隊在其中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

從「烏克蘭危機」來看,俄軍資訊戰部隊主要採取了 2 步驟:閃電突襲和持續轟炸

一、閃電突襲:
俄羅斯早在烏克蘭危機爆發全面嚴重衝突之前就開始做好預先準備,透過電子干擾、駭客手段等技術截獲有關烏克蘭政府與美國等西方國家內部通訊訊息,並對這些訊息做出研判,以推測烏克蘭政府後續動作及整體局勢。然後從中篩選出一些對於烏克蘭政府不利的負面消息,選擇在恰當時機爆出足以撼動烏克蘭媒體的一些爆料新聞,達到在烏克蘭社會投下震撼彈的效果,為其進一步行動的開展奠定基礎。同時,伴隨衝突的發生,俄羅斯利用電子化作戰、網路資訊戰對烏克蘭東部地區的資訊通訊實時干擾,中斷烏克蘭本國在該地區的通訊傳輸代之以俄羅斯的海量資訊轟炸。

二、持續轟炸 — 挑撥人類固有心理機制:
這個步驟牽涉到俄軍資訊戰學說 —— 也就是挑撥人類固有心理機制。

挑撥人類固有心理機制
以經濟為例,當一個國家在歷史上經濟發展長期低落,那該國家的人民期望值也會處於低水準,這樣的國家政權最穩定,如:北韓。相反的,如該國家的經濟發展狀況長期以來處於高水準,那該國家的人民期望值也會處於高水準,但如果該國經濟狀況進入不理想狀態時,那該國人民因為期望值過高,會導致不滿意程度過高,這個國家政權將會面臨威脅,比如:台灣

這一套理論相當適合用在烏克蘭東部,因為烏克蘭東部(包括克里米亞)在前蘇聯時期是蘇聯的海軍工業重鎮,人均生活品質在共產社會是高水準、教育水準高、重工業發達。但隨著蘇聯解體,烏克蘭經濟衰落腐敗盛行,烏克蘭東部人民生活水準快速跌落,導致烏克蘭東部俄羅斯族群長期以來存在心理不平衡。根據近幾年統計,烏克蘭是全歐洲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和摩爾多瓦共和國相當)。當初烏克蘭在蘇聯解體前曾經擁有全歐洲第三大空軍(上千架飛機)和最強之一的海軍工業,但現在烏克蘭能起飛作戰的戰機數量已經不到蘇聯解體初期的三分之一。

同時,烏克蘭因經濟困境,近幾年不斷持續販賣大量軍火及相關技術到中國,這讓俄羅斯軍方非常惱火以及困擾。

因此所謂步驟二的「持續轟炸」,俄軍透過投放大量經過篩選的特定資訊以及一些流言來對受眾實施心理操控,題材選定在烏克蘭東部人民最敏感和沉痛的部分:俄語地位衰落、不平等、經濟持續沒落等議題上,從而影響其認知與行為。這一部分也是第六代戰爭理論的核心觀念之一。所以在當時,俄羅斯在俄烏衝突中的資訊轟炸可謂駕輕就熟,充分調動了烏克蘭國內的親俄勢力,營造有利於俄羅斯的戰略態勢。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資訊轟炸過程中,俄羅斯還充分把握關鍵的時間點製造聲勢,以及利用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敘述方式來引發民眾共鳴。在取得了輿論和媒體領域的主動權後,還持續不斷地進行資訊投放,進一步鞏固和擴大戰果。

到最後,烏克蘭親俄勢力成功被挑動起,甚至引發了烏克蘭內戰,這個效果其實是出乎俄軍意料的,站在國防角度,俄軍資訊戰首秀是一個巨大成功,這驗證了第六代戰爭理論神主牌。

但站在外交角度,這同時為俄羅斯帶來了困擾。

挑撥人類固有心理機制是近幾年俄軍資訊戰運用重點,除了烏克蘭東部以外,俄羅斯也應用在波蘭等一些前蘇聯東歐國家(如波蘭勞工在英國刷馬桶的故事),但需要注意的是,這是站在俄軍角度的一種資訊戰,較為鷹派。因此這樣的資訊戰有時候會給俄羅斯與西方關係帶來負面影響,這也不是俄羅斯所樂見,因此俄羅斯也正在尋找一個和西方關係以及資訊戰之間的正負平衡。

俄軍資訊戰為什麼值得台灣注意?

俄軍資訊戰實例還有很多,但不在這裡贅述。此文著重在闡述俄軍資訊戰的第六代理論架構,值得台灣注意的重點是,中國軍方學者已對此進行了相當多的研究,並融合中國馬列特色進行強化,中國軍方資訊戰受到俄軍資訊戰的總體戰略思維影響很深,第六代戰爭理論在中國軍方的學術界論文數量很多,足以證明中國對於第六代戰爭理論的重視,這也奠定了中國對台統戰的基礎。

俄軍資訊戰能給台灣什麼啟示?

沒有資訊戰能力的國家等於沒有國防,資訊戰無法全部仰賴人民素質提升來辨識資訊,從俄軍戰爭理論我們可以得出的結論是,資訊戰即使是在民主國家,尤其是像台灣這樣的受到嚴重國安威脅的國家,現階段必須仰賴政府主導,正面出擊回應。美國和歐洲先進國家的民主體系非常成熟,同時對中國和北韓,俄羅斯的資訊戰防制也做得相當完備,這是台灣需要學習的。

同時台灣政府需要注意的是,21 世紀的民主社會體制需要仰賴更多元的手段去保護,現在西方國家都面臨相同威脅,尤其台灣更是受到國內外全面威脅,國安形勢比西方更為嚴峻。受限軍費和經濟限制,俄軍正不斷發展不對稱作戰,取得了巨大成功,這一套模式相當適合同樣受限軍費和經濟限制的台灣。

因此資訊戰必須要有足夠的法律授權以及實質的作戰架構,才能讓民主社會不被敵人全面入侵操控。面對中國還未發動的全面性總體資訊戰攻擊,台灣必須建立一個強而有力的資訊戰部隊,除了提升台灣公民素質和辨別能力以外,這也是現階段遏制中國軍方的唯一手段,這就是俄軍給台灣帶來的最重要的啟示。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