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台灣大選〕美媒:中國敵意與香港抗爭影響台灣大選

圖/蔡英文 Tsai Ing-wen Facebook

台灣大選在即,各國媒體紛紛投以高度注意,近來深陷總統彈劾案和中東問題的美國也不例外。有趣的是,作為美國自由派第一大報的《紐約時報》和保守派的《華爾街時報》對台灣大選看法幾無二致,都認為中國自身的作為和香港局勢的發展有助於蔡英文尋求連任。

《紐約時報》指出,去年此時,蔡英文總統的政治前途相當黯淡。她所領導的民進黨在地方選舉遭遇「恥辱性的失敗」,她因而辭去黨主席之職,黨內大老甚至出面勸退,希望她不要尋求連任。但一年過去了,中國的好戰姿態和對港政策大幅抬升蔡英文的聲望和人氣。

圖/蔡英文 Tsai Ing-wen Facebook

《紐約時報》形容國民黨籍總統候選人韓國瑜為「做出民粹主張」的高雄市長,說他對中國的態度相對溫和,且在當選高雄市長後幾個月就「跨越了台灣海峽」到中國訪問。不過香港反送中爭議爆發之後,不斷升溫的香港局勢也讓韓國瑜感到壓力,「迫使他宣布台灣不會接受一國兩制」,此後他在選舉活動中幾乎不談中國,由此可見中國之為一個議題,對不同政治光譜的選民都是毒藥。

《紐約時報》的這篇報導將韓國瑜勾勒為民粹操作者,蔡英文陣營則大力抨擊韓國瑜和中國的關係。保守派的《華爾街日報》關於台灣大選的文章以相當篇幅介紹香港抗爭如何影響台灣選情,也同樣觀察到香港人抗爭力度之大,迫使韓國瑜不得不對香港表示支持。

與《紐約時報》相比,《華爾街日報》提供讀者較為完整的兩岸經貿與政治發展回顧。報導指出,由於台灣對中國的經濟依賴程度過高,若是蔡英文成功連任,接下來將會致力於台灣經濟發展的多元化,其中包括將投資由中國導向東南亞。報導最後以民進黨籍立委王定宇的話作結:「我們想要富裕光明的未來。但如果必須犧牲自由和民主,那不過是虛假的發展。」

美國媒體還注意到年輕投票族群在本次大選的重要性。美國 CNBC 的報導指出,台灣 1,900 萬投票人口中,有 700 萬人年紀介於 20 歲和 39 歲之間,這當中又有高達 120 萬人是首投族。報導稱台灣為老年化的社會,而年輕族群和年長族群不一樣,往往透過社交媒體來獲取資訊,因此 Facebook、YouTube 等網站也成為選戰必爭之地。

《紐約時報》將韓國瑜勾勒為民粹操作者。
圖/翻攝自公視

不過也有美國媒體認為中國並非影響本次台灣大選的主因。《彭博社》的一篇分析長文指出,之前幾次總統選舉可以說是統獨之爭,但蔡英文和韓國瑜之間的競爭更攸關民生,綜觀全局似乎對現任總統有利。《彭博社》的分析數據顯示,儘管經濟並非傳統上民進黨足以和右翼政商的國民黨競爭的領域,前總統馬英九兩任期間台灣的 GDP 年成長率(平均 3%)卻未能高於蔡英文一任之內的成長率(3%)。失業率在蔡英文執政期間落到近 20 年來的新低點(3.8%,對比於馬英九任內的 4.2%),薪資成長則達到近 20 年的新高(7%,對比於馬英九任內的 5%),蔡英文在出口成長率方面也有遠較馬英九好的表現(3.6%,對比於馬英九任內的 1.7%)。

《彭博社》觀察到,國民黨宣稱台灣在經濟上非仰賴中國不可,中國觀光客被禁止前往台灣自由行,表面上可能會打擊台灣的觀光業,結果卻吸引了消費能力更高的日韓遊客,美中貿易戰更有助於蔡英文政府吸引台商自中國回流,打破了國民黨的宣傳。《彭博社》認為,這場大選是注重社會福利和薪資階級的左翼民進黨,和以商業勢力為主的右翼國民黨之間的對決,而對決的重點就跟其他民主國家一樣,是經濟,而不是統獨。

參考新聞來源:
2020/01/08    The Wall Street Journal(美國華爾街日報)  ‘Taiwan Cannot Become Like Hong Kong’: A Fresh Challenge to China
2020/01/08    The New York Times(美國紐約時報)    China Looms Over Taiwan’s Election, Giving a Boost to the Incumbent
2020/01/08    CNBC(美國全國新聞廣播頻道)    Taiwan’s presidential hopefuls turn to YouTube and Facebook as elections draw closer
2020/01/07    Bloomberg(美國彭博社)    A Taiwanese Election That’s Not All About China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