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獨聯盟民調:台灣優先已成民意主流 82.5%台人支持台美建交

台獨聯盟「台美建交」民調記者會,2020年10月16日  圖/林藤 攝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2020 年 10 月 16 日召開「台美建交」民調記者會,公佈一系列相關民調數字。除了主持記者會的台獨聯盟主席陳南天之外,現場邀集政黨及專家學者共同為此民調做出解讀和分析。台獨聯盟主張以台灣為名與其他各個國家發展國與國之間的正常外交關係,台美建交亦不例外,因此台獨聯盟委託山水民意研究公司,採樣為 50% 手機、50% 市話。此次民調亦加入對於民進黨新版護照改版縮小「ROC」加註「TAIWAN」等國家認同趨勢的相關民意調查。本次民調為首次做到 15 歲年齡層的政治類民意調查,台獨聯盟表示這是為了因應四年後 18 歲投票權的開放所作的準備。

台灣認同 vs 中華民國認同:國族再確定

當受訪者被問到「在國號為中華民國的情況下,如果我國與美國建交,在國號上的主張」,以及「對自己的身份認同看法:台灣人、中華民國人、中國人」這兩題的綜合圖表分析。
圖/台獨聯盟提供(點圖可放大)

台獨聯盟民調小組召集人魏聰洲指出,這次的民調在台灣人的身份認同調查上有別於過去的民調僅提供中國人、台灣人二個選項,如政治大學固定於每年六月的民調,而台獨聯盟所作的民調提供第三個「中華民國人」的選項,再更加以區分。這是因為「中國人」這三個字在幾十年產生很大的意義演化,造成我們不知數字的變化 —— 源自於標籤意義有演化,還是人口認同意向的演化

魏聰洲接著指出,「這個國族再確定,不是我們之前認識的台灣國族取代中國國族,而是台灣國族,正在取代中華民國國族,『台灣優先』已經成為一個主流。」台灣優先成為主流民意,尤其當受訪者被問到身份認同時,有 39.4% 認同自己是台灣人;20.8% 認為是台灣人及中華民國人,且台灣人優先,也就是說有高達 6 成的受訪者在國族認同上是台灣優先,而完全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只有 3.1%。

魏聰洲強調,台灣的認同分裂線從來就是劃在台灣人中華民國人之間,而不是劃在台灣人與中國人之間,長期進行後者的調查是件很奇怪的事。還有一點必須指出的是,本次民調中有一個令人憂心的現象:在 15~19 歲這一世代很特例,很在乎主權確保問題,他們是最支持台灣與美國建交的世代,但同時,也是對國族問題較不感興趣的世代。「只有台灣人」的身份認同,在這個世代比例最低,這說明了學校教育裏所提供的國族歸屬感教育缺乏,且與認同轉型中的社會是有所脫節的。如同他們的哥哥姐姐,覺醒的故事,將會在這一世代之間發生,然而所謂的覺醒,也同時意謂著感受被國家所騙的傷害。

台灣之名「建交」vs 中華民國之名「復交」

當受訪者被問及「最近有新聞媒體在討論我國與美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的可能性, 對於這個建交的看法,您比較支持我國政府採取哪一種做法?」已有82.5%的人傾向建交。
圖/台獨聯盟提供(點圖可放大)

立法委員林昶佐表示,在國人普遍認同要與美國建交的狀況下,要用「什麼身份」去跟人家建交很重要,他同時認為日前外交部長吳釗燮一席「台灣暫時無意與美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但仍希望進一步加強美台關係,並且也一直主張台灣與美國應進一步加強經貿、政治,甚至安全關係」的說法太過保守。台灣是否要延續代表中國的中華民國論述去和美國「復交」,還是要以台灣這個新的身份與美國「建交」,台美關係正常化是非常重要的課題,也牽涉到台灣政府在國防安全、外交上無可迴避的議題。

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教授謝若蘭從族群觀點來看這份民調,她指出,原住民族應有的自主意識來與這塊土地的人民共同建構「我們」的國家。身為原住民族,以這塊土地的主人自居的立場,認同這塊土地,與所有在這塊土地上的各族群,必須更加積極的加入國家主權與國家地位建構等修憲工程論述討論中。台美建交已經成為台灣人最大的共識,也是團結台灣人的重要議題,台美建交應該從實質關係發展到正式的國與國關係。

謝若蘭教授強調,以民調數字來看,越來有越多人認為在這塊土地上所有族群共同堅持捍衛的,是這塊孕育民族靈魂的土地,名叫台灣,而不是借殼上市的幽靈國家,名字是在國際上已經消失的中華民國

護照封面看法:是否知道更換新封面者交叉比對
對議題愈了解的人,就愈贊成要改變現狀。
圖/台獨聯盟提供(點圖可放大)

社民黨台北市議員苗博雅指出,如果單從台灣以何國名與美建交及護照封面國名等等問題的結果來看,表面上來看會認為台灣人大部分還是支持「維持中華民國」這樣的意見,不過,在數據交叉分析後發現(請見上圖),對議題愈了解的人,就愈贊成要改變現狀。在知道有護照更換新封面這個議題的受訪者中,有 52.1% 的受訪者贊成「ROC」不用出現或者字型變小的作法,而認為應該維持 ROC 字樣的只有 41.6%。

苗博雅強調,台灣人在未知的狀況下會反射性的認為「維持現狀」是最好的選擇,但是我們也會發現,只要政府很積極努力的說明政策,了解這個政策的人就會支持這個政策。現狀和民意都是隨時會變動的,所以民意不能只單從結果數字來看,而應該是從交叉分析的結果來看。因此從這份民調的結果來看,我認為是樂觀的,但是政府還是必須要積極主動的向人民溝通說明政策。

國際現狀:中華民國已經是過去式

島國前進智庫國家論述組召集人宋承恩認為,從交叉比對的結果來看,台灣人仍有將近半數的人認同中華民國,或者台灣和中華民國並存,但是很明顯這個「中華民國」只剩下國號的意義,且顯然跟「中國」是不同的。宋承恩強調,中華民國事實上已經不存在國際法的意義上 —— 在美國的《台灣關係法》裡頭提到中華民國時所代表的意義僅是「1979 年之前在台灣執政的政府」,也就是說,就美國人而言,它已經是個過去式。自從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後,台灣就是台灣,沒有「台灣就是中華民國」這件事情,這一點從「奧會模式」中也可以清楚看出。而台灣當前會在國際社會上面臨許多挫折和挑戰,也皆因體制上的錯亂所導致。

宋承恩再次強調,關於中華民國不存在於國際社會上的事實,應該廣泛讓台灣人了解,我們現在已經普遍有了共同的基礎認同,政府應該要進一步將這樣的基礎認同轉化為體制上實質的改變。

台灣基進的修憲重點:「中華民國憲法過渡化」

台灣基進黨中央組織部主任李雨蓁表示,立法委員陳柏惟在立法院第一個提出護照正名決議案是由於,今年武漢肺炎疫情延燒,台灣人民對於在國際上與 China 掛勾提出質疑,因此台灣基進勇於提出敏感議題、拋出立場並期望社會廣泛討論。在今天的民調當中可以發現,對議題有關注的民眾越容易在了解後認同台灣主體,台灣基進長期提倡國家主權獨立、國家正名運動,並以實際行動推進這兩項主張。

李雨蓁透漏,在本次的修憲中,台灣基進黨已定調為「中華民國憲法過渡化」,他們將透過下列三點來推動修憲進度:

  1. 將「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改為「為凝聚全體國民之共識,建立臺灣共和,於制定新憲法前」。
  2. 明定「自由地區」為「臺灣、澎湖、金門、馬祖,及臺灣政府統治權所及之附屬島嶼」,「大陸地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
  3. 將未來制憲前置列入修憲當中。

李雨蓁強調,台灣基進黨會努力說服大眾並給予明確的方向和定義,並充分討論,期盼在未來台灣人民不再對自身認同感到混亂,讓台灣真正邁向一個有尊嚴的國家,並在國際上與各國享有平等交流的機會。

台獨聯盟「台美建交」民調記者會(完整影片)
影片/報呱拍攝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