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拉

賴清德低調過境美國 中國動作頻頻

賴清德副總統在今(18)日凌晨回台,結束他一個禮拜的訪問巴拉圭行程,由於他過境美國一事,不只被台灣重視,也被中國「關注」,中國不只在他訪問前、訪問時發布多則譴責新聞稿外,也疑似代筆;在賴清德返台前後,中國更是宣布軍演,另外,更批評台灣對中國貿易採限制措施,違背 ECFA 條款和 WTO 原則,將會採取相對措施,對此,經濟部評論,此舉出於中國政治動機。 Read More

9 months ago

巴西魯拉盼中國填補美企離去空缺 批美軍援烏是鼓勵戰爭

巴西總統魯拉在 4 月 15 日訪中期間跟習近平見面,兩人承諾加強兩國合作關係。魯拉指望中國幫助巴西重振工業,彌補美國企業退出巴西的空缺。此外針對俄烏戰爭,魯拉在訪中期間表示,這是由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國引起的,而美國給烏克蘭武器是在鼓勵戰爭,中國跟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其他國家應該組成「政治 G20」來結束這場戰爭。 Read More

1 year ago

巴西總統魯拉因病取消訪中 輿論焦點轉向新財政架構

巴西總統魯拉原訂 3 月 25 日要訪問中國,但因染上輕度肺炎而計畫延後一天出發,不過總統新聞秘書最後還是宣布由於醫療因素只能取消備受矚目的中國行。而隨著魯拉取消中國行,現在巴西社會將注意力轉向新總統的新財政架構,因為財政部長哈達德原本承諾要在 3 月提出,但魯拉將此議程延後到中國行之後再公布。 Read More

1 year ago

烏拉圭欲搶先跟中國談FTA 德國總理首訪南美欲降低對中依賴

巴西總統魯拉 1 月 25 日表示,在南美貿易組織現代化與向其他地區開放的計劃下,他贊成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跟中國達成協議。魯拉發表此看法之際,正是他前往烏拉圭勸阻政府不要自行跟中國達成貿易協議,因為這樣會破壞南方共同市場關稅同盟。此外,魯拉表示,期待已久的南方共同市場跟歐盟達成的協議必須加緊腳步完成。 Read More

1 year ago

COP27:法總統馬克宏呼籲美中兩國加強減排和財政援助

來自約 200 個國家的代表抵達埃及紅海度假勝地西奈半島夏姆錫克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 27 次締約方會議(COP27)。法國總統馬克宏告訴法國和非洲氣候社運人士,需要美國和中國加強減排和財政援助。而美國總統拜登要等到中期選舉後才會加入 COP27。中國則呼籲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多援助。 Read More

1 year ago

魯拉於巴西總統大選勝出    歐盟盼​重啟南方共同市場協議

巴西前總統魯拉今年和現任總統波索納洛一較高下,最後以僅僅近 2% 的得票差距擊敗波索納洛(50.9%:49.1%),當選新一任巴西總統。魯拉是前工會領袖,價值主張與歐盟相近,他勝選的消息讓布魯塞爾大鬆一口氣,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週一表示,期待和魯拉展開合作,應對從糧食安全到貿易和氣候變化的全球性挑戰。 Read More

2 years ago

拉丁美洲粉紅浪潮再起:左翼魯拉以1.8%擊敗波索納洛贏得巴西總統大選

巴西總統大選第二輪投票於 10 月 30 日舉行,前總統魯拉以的得票率 50.9% 擊敗現任總統波索納洛的 49.1%。77 歲魯拉的就職典禮定於 1 月 1 日舉行。而美國總統拜登祝賀魯拉贏得自由、公平和可信的選舉,歐洲和拉丁美洲領袖也已發電祝賀。 Read More

2 years ago

巴西史上最激烈總統大選 第二輪廝殺:魯拉 vs. 波索納洛

根據 10 月 19 日的巴西總統選舉民調,第一輪投票結果領先的左翼候選人魯拉目前支持率是 49%,右翼現任總統波索納洛則是 45%,兩人差距已縮小到 4 個百分點的差距,若考慮統計誤差範圍 2%,兩人的支持度在 10 月 30 日第二輪投票前兩週可能已是平分秋色。而巴西社會也因選舉比以往更加撕裂。 Read More

2 years ago

左右劇烈拉扯的巴西總統大選:決戰第二輪 右翼自由黨拿下國會最大黨

巴西 10 月 2 日舉行總統大選第一輪投票,左翼的前總統魯拉以 48.3% 的得票率勝過右翼的現任總統波索納洛的 43.3% 的得票率。由於兩人均未拿下過半的得票率,因此兩人進入 10 月 30 日的第二輪投票。因為波索納洛的得票結果明顯優於選前的民調,所以一般預計第二輪投票選情的激烈程度將會再升溫。 Read More

2 years ago

向右走還是向左轉:巴西總統大選10月2日登場

聯合國專家9月22日敦促巴西當局、候選人和政黨確保即將舉行的大選是和平的,並防範跟選舉有關的暴力行為。此外,兩名消息人士指出,美國外交官已向巴西主要總統候選人、左翼前總統魯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保證,他們會迅速承認10月大選的獲勝者,以避免任何選後對結果提出質疑或製造混亂的企圖。 Read More

2 yea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