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韓

2023台美建交民調》總統政黨誰勝出?

2023 年台美建交記者會中,台獨聯盟主席陳南天表示,目前總統支持度賴清德第一,而政黨支持度呈現三黨不過半,本土政權保衛戰不可懈怠,而台灣基進黨主席王興煥則表示,民進黨推動中華民國台灣削弱台灣認同,呼籲選民將選票投給只認同台灣、沒有中華民國與中國認同的台灣基進。 Read More

5 months ago

不講幹話的顏寬恆:主張開放中國豬肉、中國人享受健保?

台中第二選區立委補選選戰開打,參與補選的民進黨林靜儀在臉書指出,顏寬恆在擔任第九屆立委時,曾經提出「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草案,要對中國開放八百多項農漁產品,其中就包含開放中國豬肉進口;另外,顏寬恆也曾提出要開放讓中國配偶的雙親可以來台享受健保資源,林靜儀認為,顏寬恆應該好好說明,為什麼提出這樣的法案。 Read More

2 years ago

陳柏惟鐵人行程拼支持 日媒直指罷免背後有中國因素

台灣基進的立委陳柏惟面臨罷免,為了獲取選民支持,陳柏惟團隊決定展開「100小時民主最後一哩路」徒步行動,每天質詢完畢後立刻回台中掃街,堪稱鐵人行程。台灣基進的新聞部副主任陳子瑜今天說到,日本媒體直指本次罷免行動背後有中國因素,因為陳柏惟如果遭罷免,國防委員會將少一名抵抗中國侵略的立委。 Read More

3 years ago

大選落幕四百天 韓國瑜宣布展開謝票之旅

距離 2020 總統大選已經落幕大約四百天,中國國民黨的總統候選人韓國瑜,終於在今(20)日宣布將展開謝票之旅,外界也好奇是否將藉著謝票之旅,開始進行一連串的政治活動,但韓國瑜接受媒體訪問時則回應,要用公益活動代替謝票行程,強調並不是什麼起手式,是一直想做也該做的事情。 Read More

3 years ago

獨派團體聯合聲明,呼籲「反罷捷」抵制政治報復

高雄市鳳山罷免市議員黃捷投票即將本週六進行。今天(3日)由台灣獨立聯盟領銜的多個獨派團體,共同發表聲明,表達「反罷免」立場,呼籲鳳山市民投下不同意票,抵制惡意的報復性罷免。 Read More

3 years ago

【報呱全世界】EP07 近期政治評論:罷韓+防疫新生活/解封

在這集節目中,主持人阿妙和可樂談起本週最熱門的話題 —— #罷韓。這場由民間發動、首度成功罷免政治人物的政治風暴,不止在台灣島內喧騰,國際社會同時也密切關注和報導,然而,從 #國際 的角度,又是如何看待這次的罷免案呢?他又有何獨特的意義?接著再看到武漢肺炎疫情,在台灣逐漸步入「#防疫新生活運動」,從未如國外政府實施「封城」、「居家隔離」、「宵禁」等避疫手段,台灣成功的守下阻止疫情擴散。在武漢肺炎 #後疫情時代,台灣與外國有什麼樣的不同?國際社會還有哪些國家仍壟罩在疫情大爆發的恐懼之中呢? 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2TsHa7l72hWXiYMOzxeB8i 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5LytdBOKyv8sY0OeXnuYGm 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5V4j5q2hbHPfWJfqMFtwdF Read More

4 years ago

中選會宣布罷韓通過 市長補選日期定在8月15日

中央選舉委員會表示, 今(12)日舉行委員會議審查罷韓投票結果,確定有效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數,罷免投票結果為通過;另外,高雄市第 3 屆市長補選投票日期定於 2020 年 8 月 15 日(星期六)舉行投票。 Read More

4 years ago

高雄市代理市長傳由工務單位文官楊明州出線

高雄市代理市長一職,今天傳出確定由熟悉市政的高雄市政府參事楊明州擔任,預計12日由政院正式公布。楊明州今天回應,未接獲長官電話,但公務人員尊重長官安排,沒有選擇戰場權利。行政院發言人丁怡銘仍表態不評論,等中選會公告罷免結果後,行政院才會公布派任人選。 Read More

4 years ago

網友傳「本人為投開票所管理員,已經私下拿了一疊同意票」 中選會嚴正駁斥

今(9)日網友變本加厲改捏造及散布「本人為投開票所管理員,已經私下拿了一疊同意票」的不實訊息。針對這些不斷惡意捏造的假訊息及不實指控,中央選舉委員會再度出面予以嚴正駁斥,強調定會依法移送法辦,也請民眾勿予以聽信並以訛傳訛。 Read More

4 years ago

勿再以幻想文踐踏許崑源議長的尊嚴!回應廖達琪〈民進黨贏了 民主輸了〉一文

在昨(7)日刊登的〈民進黨贏了 民主輸了〉一文中,廖達琪通篇以奇幻文學式的書寫,妄加揣測許崑源自殺的心態。換言之,廖達琪認為許崑源的自殺,竟在於他試圖爭取「民主價值」未果。廖達琪教授身為一個長居於高雄的政治學學者,竟以背離事實的幻想,將許崑源塑造成一個遠非市民常識的「民主鬥士」! Read More

4 yea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