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霸權

美財長葉倫  對中去風險化 限縮管制範圍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今年 7 月訪中前後,中國對內面臨了通貨緊縮、經濟下滑的危機,對外有西方圍堵之勢,可謂內外交迫。原因在於過去的中國崛起,並未負起相應的責任,反而以大國之姿,進行霸權擴張、脅迫其他國家。西方面臨中國時,問題在於無法與中國全面脫鉤,又不能坐視中國非市場作為、經濟脅迫。面對中國,如何精準的去風險化,成為各國重要的課題。 Read More

9 months ago

對抗中國經濟脅迫成員國 歐盟將公布「反經濟霸凌」策略藍圖

今年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訪問中國之前曾提及,歐盟要建立反經濟脅迫的工具。這一政策的最初構想出現於2018年,當時美國總統川普以國家安全為由,向歐盟徵收鋼鐵關稅,促使歐盟思考如何強化自身貿易防禦能力,但讓歐盟確定將這構想付諸實現的是中國,中國不滿立陶宛與台灣往來,禁止進口立陶宛商品,歐盟卻無力保護成員國不受經濟霸凌。 Read More

11 months ago

歐智庫:台海危機影響全球供應鏈 中駐法大使盧沙野:統一後對台灣人展開「再教育」

歐洲正苦於烏克蘭戰爭及戰爭導致的能源和糧食危機,美國眾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在西太平洋引發台海緊張,歐洲政壇表態雖然不多,但歐洲媒體反應頗大。裴洛西一行離台後,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接受法國 BFM 電視台訪問,宣稱台灣人實際上想要與中國統一,只是執政的民進黨反中,因此洗腦台灣民眾,他並且強調,將在統一後對台灣人展開「再教育」。 Read More

2 years ago

中國持續擁抱俄羅斯 歐盟​轉向牽手日本印度

烏克蘭戰爭爆發後,中國反而強化與俄羅斯的盟友關係,引起西方國家高度警覺。美國總統拜登及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都表示,中國若協助俄羅斯規避經濟制裁,甚或提供俄羅斯武器,都必須承擔「後果」及「聲譽風險」。上週德國總理蕭茲則在訪問日本時明確表示,德國以及其他歐洲國家將強化與印太地區各國的關係,排除中國意味甚濃。 Read More

2 years ago

拜登真能震懾俄羅斯和中國嗎?習近平的野心不止在台灣與南中國海?

過去曾在白宮擔任前美國副總統洛克斐勒(Nelson Rockefeller)的政策助理、美國政治評論員和前企業戰略顧問葛雷蒂.明斯(Grady Means)4 月 11 日撰文批評現今的美國在拜登政府的執政下持續弱化,這也讓中國看到可藉機執行其擴張戰略的大好機會。另外還有一篇投書,以俄烏戰爭看台海局勢。 Read More

2 years ago

為何多數東南亞國家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保持沈默?

針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新加坡和印尼 2022 年 2 月 24 日譴責俄羅斯侵犯烏克蘭領土完整的行為,但東南亞其他大部分地區則對這一事態發展保持沉默。而緬甸軍政府則是支持俄羅斯的入侵行動。值得注意的是,越南政府雖然僅呼籲克制行為,但媒體卻有別以往的親俄報導,也刊出西方譴責俄羅斯的文章。 Read More

2 years ago

尼克森訪問中國50週年:打開了潘朵拉盒子?

1972年2月21日,美國前總統尼克森搭乘空軍一號飛抵北京,他走下舖著紅地毯的階梯跟當時的中國總理周恩來握手。接下來尼克森還跟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會面,成為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首位訪中的美國總統。1972年之前的20多年兩國處於敵對且幾乎沒有接觸,然而,1972年之後的50年美中再度處於衝突狀態,美國2022年因中國打壓人權而外交抵制北京冬奧。 Read More

2 years ago

日本法國外交國防二加二部長會議:反對中國的海上擴權

日本、法國在 20 日晚上以視訊形式召開外交、國防部長級會議(2 加 2)。日法將強化具體合作以實現「自由且開放的印度太平洋」。重申反對中國的海上擴權、單方面試圖改變現狀。日法也會合作應對北韓核、飛彈問題。 Read More

2 years ago

以商逼政來了!中國施壓德國馬牌輪胎:停用立陶宛汽車組件

週五(12 月 17 日)路透社獨家披露一條消息,德國運輸製造大廠馬牌集團(Continental)受到來自中國的壓力,促其停止使用立陶宛製造的​汽車組件​,這是立陶宛與台灣深化關係後北京的又一報復行動。 Read More

2 years ago

台灣是結盟最佳夥伴 立陶宛籲歐盟介入中國的以商逼政

立陶宛外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致信歐盟貿易執行委員杜姆布羅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及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指陳該國因與台灣互設代表處而遭到中國的政治和經濟壓迫,程度「前所未見之高」,令人「無法接受」,並要求歐盟有所行動。 Read More

2 yea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