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勢力

國會單獨過半也過不了關鍵抗中《代理人法》 台灣基進:民進黨團在拖賴清德後腿?

因馬文君、徐春鶯等爭議引發社會擔憂,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日前表示,社會上有股聲音要求通過《代理人法》,應予以討論。台灣基進身為2019年即最早提案、持續推動代理人法的那股「社會聲音」,邀請法案起草人台灣安保協會副秘書長何澄輝共同召開記者會,指出四年來受到重重阻礙,不僅來自國民黨杯葛,也來自民進黨部分勢力的蓄意擱置。 Read More

6 months ago

【蕭良嶼】習的平行數位帝國:令人玩味的印尼模式

在上一篇專題文章中提到,中國慶祝「一帶一路」10 週年的第三屆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2023 年 10 月在北京召開,不僅參與國家元首銳減,本屆會議參與出席的國際組織只有 30 多個,相較於第一屆的 80 多個,第二屆的 92 個,堪稱雪崩式下跌。然而,中國依然宣稱這是一項成功的國際合作會議。 Read More

6 months ago

上鏡頭恐嚇台灣人討打的進議會,貼A4紙譴責的進派出所:看呂美玲的紅統特權

2023 年七月,國民黨基隆市議員呂美玲因為祥豐營區彈藥庫遷移議題,而與路口麵攤用餐的基隆市民產生口角。不只一位市民表示,基隆彈藥庫的存在有其國防上意義與必要,不支持在未能全面評估備案的狀況下遷移。呂美玲當場惱羞成怒,出言高聲謾罵,被新聞媒體全程錄影,放送至全國...... Read More

7 months ago

中國如何在美國後院發起混合戰:加拿大新書《馬賽克效應》揭露北美安全破口

在加拿大即將上市的新書《馬賽克效應:中共如何在美國後門發起混合戰》,作者Scott McGregor是加拿大前任情報官員,曾服務於五眼聯盟。在這本著作中,他指出中國透過長達三十多年的真假身分移民,成功破解了美國的北方邊防,一舉走進美國後院。中共沿著北緯49度線建立了一個行動基地,這是美國和加拿大的分界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未設防邊界。 Read More

1 year ago

保衛國土大作戰:美國多州立法限制中國公民與實體購買房地產

隨著美國和中國在國家安全問題上的緊張關係升級,德州、佛羅里達州、阿肯色州和其他幾個州正在考慮或是已經立法禁止中國公民購買房地產的立法。德州最近的熱門話題是中國億萬富翁孫廣信要在當地購買超過 130,000 英畝(約 52,600 公頃)的土地計劃建造風力和太陽能發電場,而其中一些地點靠近美國空軍基地而引發國安疑慮。 Read More

1 year ago

加拿大破獲中國干預選舉的秘密網絡 加外長:中國破壞性越來越大

加拿大情報部門發現,在2019年聯邦選舉中,中國支持加拿大特定候選人的「秘密網絡」。加拿大總理杜魯道指責中國試圖干預加拿大的選舉。另一方面,杜魯道也會出席11月東南亞的幾個盛會。而在杜魯道出發前,加拿大外交部長趙美蘭表示,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破壞性越來越大,即將發表的新印太戰略中,對印度的關係與對台關係都相當重要。 Read More

1 year ago

中國使館人員恣意穿梭遊說加州議會:美國史上首次中國干預州議會案

美國國家反情報與安全中心(NCSC)在 7 月公開向美國地方領袖發表公告,標題為「保衛我們的未來:保護美國州和地方各級政府和商界領袖的行為不受中國影響」。聯邦調查局局長瑞伊(Christopher Wray)指出,中國在美國的地方影響力最近變得更加激進和廣泛。 Read More

2 years ago

產線移往印度的挑戰:中國煽動暴力罷工、台商經營模式的困境

富士康在印度清奈市郊區斯利柏倫菩德的工廠在2021年12月中旬爆發數百名工人食物中毒。超過150人住院。之後引發工人大罷工。富士康在和當地政府會談後,同意改善勞工環境與條件。不過,印度雜誌《The Week》根據內部情報報導指出,此次大罷工背後有中國勢力支援工廠內的左派人士。 Read More

2 years ago

法國智庫《中共影響力行動 — 馬基維利時刻》〈台灣篇〉精要摘譯

法國國防部出資成立的「軍事學院戰略研究所」(IRSEM)在2021年9月份發表一份高達654頁、名為《中共影響力行動 — 馬基維里時刻》的分析報告,該報告針對中國的認知作戰以及中國滲透、影響各國的狀況。這份報告可說是到目前為止在法國,甚至是在歐洲都可說是最詳盡的報告。 Read More

2 years ago

【報呱全世界】EP77 惡罷陳柏惟,是誰 teh 打擊勇敢 ê 台灣囡仔? ft. 陳奕齊

本週最重要的政治新聞幾乎都是中國國民黨傾全黨之力要罷免台灣基進黨立委陳柏惟的各種抹黑、負面攻擊,台灣基進黨是國會當中僅有一席的新興小黨,它究竟有什麼樣的「魅力」吸引中國國民黨這個百年老黨,以及海線顏家勢力,聯合進行這麼大的攻擊?而 3Q 陳柏惟這個台灣囡仔在台灣國會中又佔有什麼樣特殊的角色? Read More

3 yea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