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擊荷蘭DUV禁令 中國宣布禁止鎵鍺輸出「不友善國家」 by 王雪俐2023-07-062023-08-06 上週五(6月30日)荷蘭宣布新的微晶片出口管制措施,限制艾司摩爾(ASML)生產的晶片製造機器銷售到中國。在此之前,ASML生產的極紫外光(EUV)設備必須獲得約24項許可才能出口中國,而過去幾年裡,ASML一直未能獲得此種許可,將於今年9月生效的禁令則根本禁止ASML的EUV設備出口到中國。
印度起飛?莫迪訪美簽署科技、太空、國防多項協議 美印聯手戰略布局 by 蔡侯塞2023-06-242023-06-24 美國總統拜登和印度總理莫迪 6 月 22 日在白宮會面,主要議題著重在對抗中國崛起的商業與國防協議。兩人在一個多小時不公開的會談後,發表聯合聲明指出東海與南中國海的情勢緊張,同時警告破壞穩定的行為。還強調國際法與航行自由的重要性。兩國也宣佈了關於半導體、關鍵礦產、技術、太空合作以及國防合作與銷售的協議。
收中國錢賣澳洲國安情報 澳商人被以反外國勢力干預法起訴 by 艾格姆2023-04-262023-04-26 一名55歲澳洲商人切爾戈(Alexander Csergo)涉嫌幫助外國勢力干涉澳洲主權或國家利益於4月14日在家中遭到逮捕,原因是他在中國上海工作擔任行銷主管期間,以手寫的國防安全、澳洲鋰礦開採和鐵礦石風險報告換取中國間諜給予的費用。這項罪行最高可判處15年徒刑,他也是澳洲第二位被以反外國勢力干預法起訴的人。
澳洲總理訪印度談加強防務保印太 拚年底雙邊全面貿易協議 by 蔡侯塞2023-03-142023-03-14 澳洲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3 月 8 日開始為期四天的印度訪問行程,期間他表示澳洲和印度希望在今年年底前達成全面貿易協議,該協議已陷入談判十多年。此外,艾班尼斯和印度總理莫迪共同表達對日益不確定的全球安全環境的擔憂,並承諾加强兩國的防務和安全夥伴關係以確保印太地區的穩定。
美參議院要求國內車廠說明供應鏈是否涉及新疆強迫勞動力 學界調查指證歷歷 by 艾格姆2022-12-282022-12-27 美國 2022 年 6 月禁止從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進口強迫勞動商品,並認定中國正在對維吾爾穆斯林等少數民族進行種族滅絕。參議院財政委員會主席、俄勒岡州民主黨籍參議員魏登(Ron Wyden)12 月22 日致信包括通用汽車、特斯拉、福特等八家汽車大廠,要求自我揭露所使用的汽車零件是否涉及在中國使用強迫勞動力。
加拿大新印太戰略:加強區域軍力應對中國 同時跟中國在氣候、貿易方面合作 by 艾格姆2022-11-302022-11-30 加拿大 11 月 28 日推出期待已久的印太戰略,概述了 23 億加幣(17 億美元)的相關支出,以加強印太地區的軍事和網路安全,並表示在應對中國「破壞性」的同時,會在氣候變遷和貿易問題上跟中國合作。這份長達 26 頁的印太戰略,強調加拿大將收緊外國投資規則,保護智慧財產並防止中國國有企業搶購關鍵礦產。
助泰國和菲律賓減少碳排放 美國端出小型核電廠計畫 by 艾格姆2022-11-292022-11-29 美國副總統賀錦麗訪問泰國和菲律賓期間,公佈向兩個東南亞盟友提供使用小型模組化核能反應爐(SMRs)的小型核電廠計畫,以幫助泰國和菲律賓減少破壞氣候的碳排放。但專家警告說,小型模組化核能反應爐距離投入使用還有數年時間,而且仍有一些技術障礙。不過,這是美國首次向東南亞國家提供核子技術。
澳總理不支持台灣加入CPTPP?!中國的「鋰」因素作祟 by 蔡侯塞2022-11-232022-11-23 澳洲總理艾班尼斯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11月15日在峇里島G20峰會期間舉行會晤,艾班尼斯表示此次會晤是正面積極的。而三天後的18日,艾班尼斯於APEC表示,CPTPP僅對公認的國家開放,而台灣只是經濟體。稍晚,澳洲也向台灣澄清,對台灣加入CPTPP立場並未改變。學者認為,艾班尼斯近期態度恐跟中國和加拿大鋰礦產業有關。
國安優先!加拿大下令中企出售關鍵礦業股份 by 謝時2022-11-052022-11-05 加拿大政府 11 月 2 日以國家安全為理由,命令三家中國公司從參與開採關鍵礦產的國內公司出售股份。其中受影響的中礦資源在 3 日公告證實收到加拿大國安審查告知函,當日股價一度跌停,當日股價最後下跌 8%。此舉代表加拿大和其他已開發國家經濟體為保護其關鍵礦物資產所採取的最新政策。
美智庫蘭德公司:中國政治體制之於國防工業基礎的優勢和脆弱 by 艾格姆2022-11-022022-11-02 全球15家最大的國防相關企業中有7家是中國國有企業。美國智庫蘭德公司曾於2022年2月11日發表報告〈評估中國國防工業基礎的系統優勢和脆弱〉分析中國國防工業。近日《外交家》撰文表示,中國政治體制卻是不利於國防創新,進而導致關鍵零件依賴進口。即便如此,中國發展國防工業的雄心仍不能輕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