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媒評論郭台銘:盲目運用商業邏輯於政治、大話承諾太多 by 王雪俐2023-09-072023-09-06 上週荷蘭《民眾報》有一篇關於台灣總統參選人郭台銘的大幅報導,標題為〈極其富有且敦睦中國的「台灣版川普」想當總統〉。報導一開頭就引述郭台銘28日的競選發言並評論道:參加總統選舉的72歲大亨郭台銘有時候承諾得太多了。例如他承諾過的巴西設廠從未實現,要在美國創造大量就業機會的承諾也沒有實現。
外資大出逃 對中直接投資驟降87% by 林貝利2023-08-152023-08-15 外資對中國的投資持續在減少。今(2023)年第二季 4~6 月外商對中直接投資(FDI)創下 1998 年有紀錄以來的最低紀錄。擔憂美中在科技領域的對立加劇,以及對中國對外開放的懷疑,都是造成這種情況的背後原因。如果因為外資出走導致經濟脫鉤,將不僅影響中國,也可能影響全球經濟。
打到趴!?美歐聯手打擊中國晶片成熟製程 by 張東和2023-08-092023-08-14 美中對抗從關稅戰、貿易戰打到科技戰的情況下,美國一直阻止了中國半導體先進製程,中國 8 月 1 日正式禁止鎵和鍺出口給不友善國家,一來一往下,美中晶片戰仍未見緩和,美國將可能進一步打擊中國半導體的成熟製程。
美財長葉倫 對中去風險化 限縮管制範圍 by 張東和2023-07-272023-08-14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今年 7 月訪中前後,中國對內面臨了通貨緊縮、經濟下滑的危機,對外有西方圍堵之勢,可謂內外交迫。原因在於過去的中國崛起,並未負起相應的責任,反而以大國之姿,進行霸權擴張、脅迫其他國家。西方面臨中國時,問題在於無法與中國全面脫鉤,又不能坐視中國非市場作為、經濟脅迫。面對中國,如何精準的去風險化,成為各國重要的課題。
716遊行後 柯郭侯競相對中表忠 by 霍布斯潘2023-07-192023-07-19 台灣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被外界認為有意參選的郭台銘與中國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在昨(18)日,分別發表對中「表忠」言論。柯文哲稱中國底線是不能接受「法理台獨」;郭台銘在外媒投稿談台灣應在「一中框架」談判;侯友宜則稱與郭台銘理念一樣。不過值得注意的是 716 遊行後柯文哲與侯友宜民調不但未見上升,柯文哲民調反而還下降。
多國齊聚南中國海軍演 菲律賓巴丹群島湧現恐慌性囤貨 by 蔡侯塞2023-07-02 南中國海緊張局勢日益升溫,各國動作頻繁。澳洲和日本軍隊6月24日這個週末在南中國海舉行「三叉戟2023演習」。而美國航空母艦雷根號則是在25日於越南峴港進行5天的停留。與此同時,越南總理范明正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就南中國海問題舉行會談,兩國領袖會談得其一重點仍是制定中國和東協多年來一直在討論的南中國海行為準則。
印度起飛?莫迪訪美簽署科技、太空、國防多項協議 美印聯手戰略布局 by 蔡侯塞2023-06-242023-06-24 美國總統拜登和印度總理莫迪 6 月 22 日在白宮會面,主要議題著重在對抗中國崛起的商業與國防協議。兩人在一個多小時不公開的會談後,發表聯合聲明指出東海與南中國海的情勢緊張,同時警告破壞穩定的行為。還強調國際法與航行自由的重要性。兩國也宣佈了關於半導體、關鍵礦產、技術、太空合作以及國防合作與銷售的協議。
布林肯訪中會見習近平 美國「去風險化」的對話 by 張東和2023-06-212023-06-30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於本(6)月 18~19 日訪問中國,這是美國外交高層五年來第一次到中國進行訪問,布林肯與中國外交部長秦剛、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進行「坦率、實質、建設性的討論」,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
戰略分析》美國、中俄如何爭奪南方世界? by 陸 瑪丁2023-06-042023-06-04 美國《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雜誌指出,現下北京處處針對美國的政策,有輿論質疑華盛頓將因北京的政策而有所反擊。然而,《國家利益》指出,美國在戰略上不需要,也不可能在所有地區取得首要地位,在部分地區如南方國家,美國影響力處於劣勢是必然的結果。
中國反制G7封殺美光 韓三星海力士笑不出來 by Night Flight2023-05-232023-05-23 G7廣島峰會在5月21日閉幕,這次在會議期間不但對中國在南中國海的軍事化活動提出警告,更呼籲中國不要從事活動干涉他國民主制度經濟繁榮。中國政府在同日晚間宣佈,禁止美國記憶體晶片大廠美光(Micron)的產品在中國銷售。這將使韓國晶片廠陷入兩難的局面:是該冒著激怒華盛頓的風險擴大中國市場市占率,還是不冒進但惹怒中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