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結合日曆與台灣歷史的「曆史書」,作者透過文字與親繪的插圖告訴你歷史上的今天曾經發生過什麼事情。每一天,從你撕開日曆的這一刻起,就可以馬上認識這篇土地上所發生過的重大事件與人物故事。
全世界矚目的 2020 美國總統大選將於 11 月 3 日舉行實體投票,在此之前,尋求連任的共和黨候選人川普,與亟欲奪回政權的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已完成兩場重要的辯論會。相較於第一場無視辯論規則的相互搶話、叫囂,最後一場辯論會雙方克制並傾全力力駁對方來捍衛自己的立場,請聽我們針對這場辯論會的重點評析。
台獨聯盟2020年10月16日召開「台美建交」民調記者會,公佈一系列相關民調數字。除了台獨聯盟主席陳南天外,現場邀集政黨及專家學者共同為此民調做出解讀和分析。台獨聯盟主張以台灣為名與其他各個國家發展國與國之間的正常外交關係,台美建交亦不例外。此次民調亦加入對於民進黨新版護照改版縮小「ROC」加註「TAIWAN」等國家認同趨勢的相關民意調查。本次民調為首次做到 15 歲年齡層的政治類民意調查,台獨聯盟表示這是為了因應四年後 18 歲投票權的開放所作的準備。
上個月底,亞塞拜然與境內的亞美尼亞分離主義分子掌控的納哥諾卡拉巴克地區(Nagorny Karabakh)爆發激戰,旋即演變成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兩國的戰爭。納哥諾卡拉巴克位於亞塞拜然境內,未與亞美尼亞相連。這場因種族緊張與歷史宿怨導致的動盪發生在土耳其與伊朗北部的高加索山區,雙方已衝突數十年。
台灣人的第一任民選總統李登輝於 2020 年 7 月 30 日病逝,享耆壽 98 歲。2012 年他為蔡英文競選總統助選的影片言猶在耳:「這可能是我最後一次助選。」在這場造勢中,他以台語喊出「台灣要贏」、「台灣人要贏」。
由於陸委會於2月11日宣布開放有條件讓中配子女入境的規定,引發台灣社會輿論嚴厲抨擊,該規定更於當日修改三次逐步限縮入境條件,最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隔日宣布撤回所有與中配子女相關的回台入境管制措施來止血。而與此同時,中共對於台灣的文攻武嚇並未停歇,究竟台灣在防疫同時應該要痛定思痛的決斷為何?
台灣政府從 2016 年開始了「南向政策」,因應東協國家崛起,且重視東南亞新移民及雙語第二代,更為了積極擴大與東協、乃至印度、澳洲、紐西蘭經濟市場聯繫。
《報呱》從介紹東協國家之一的馬來西亞政經狀況,帶入華人族群在這個國家裡所面臨的問題。對擁有多元族群的馬來西亞來說,族群文化與國家認同究竟該如何權衡?
2018 年「Blow 吹音樂」網站上刊登了一篇文章,題為〈讓我們來談談「中國腔」〉,就一篇音樂評論而言,作者盡了相當程度的努力,蒐集各方說法,並且訪問語言學教授,得出「台灣樂團若有些有中國腔,並非因為政治意識型態傾中,而只是因為成長過程中喜愛的樂團剛好是北方口音的中國樂團」之結論。
這樣的結論並不能說有錯,不過可惜這篇文章並沒有注意到一個更基本而全面的問題、一個外於「漢語語言學」之外的大問題 —— 就一般語言的表現形式而言,人類演唱音樂時使用的語言腔調,除非該音樂領域本身的藝術表現形式有嚴格限制(譬如美國鄉村音樂),否則一般來說應該會比日常說話的腔調自然更傾向於「中立」。
Necessary cookies are absolutely essential for the website to function properly. This category only includes cookies that ensures basic functionalities and security features of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 information.
Any cookies that may not be particularly necessary for the website to function and is used specifically to collect user personal data via analytics, ads, other embedded contents are termed as non-necessary cookies. It is mandatory to procure user consent prior to running these cookies on your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