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性對手?短時間內無法消弭的歐中歧見 by 譚義雷2023-11-152023-11-15 中國駐歐盟大使傅聰 11 月 14 日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以「重建雙方互信」為題發表演說,指稱歐盟近年來採取「去風險化」的思維,是充滿獨斷、片面,將政治考量強加在經濟事務之上的想法。所謂降低對中國原物料、太陽能面板、電池等產品的依賴,對中國的電動車、風力發電機組展開反補貼調查等,本質上也是有違世界貿易組織規範的保護主義。
歐盟亞太總司長:中國應交代失蹤外長下落 by 王雪俐2023-09-022023-09-02 甫離任的歐盟對外事務部亞太總司長維綱(Gunnar Wiegand)在離職前夕受訪時表示,前中國外長秦剛在任七個月後突然失蹤,至今已兩個月沒有在公開場合露面,中國應該對此提出解釋。
美財長葉倫 對中去風險化 限縮管制範圍 by 張東和2023-07-272023-10-17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今年 7 月訪中前後,中國對內面臨了通貨緊縮、經濟下滑的危機,對外有西方圍堵之勢,可謂內外交迫。原因在於過去的中國崛起,並未負起相應的責任,反而以大國之姿,進行霸權擴張、脅迫其他國家。西方面臨中國時,問題在於無法與中國全面脫鉤,又不能坐視中國非市場作為、經濟脅迫。面對中國,如何精準的去風險化,成為各國重要的課題。
歐盟領袖承諾降低對中依賴 中國則籲歐盟「澄清」對中戰略夥伴關係立場 by 王雪俐2023-07-162023-07-16 7 月 14 日,在雅加達舉行的東亞高峰會上,中國中央外交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告訴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歐盟領袖呼籲要減少對中國的依賴,歐盟應該進一步「澄清」其面對與中國的戰略夥伴關係究竟抱持何種立場。
反擊荷蘭DUV禁令 中國宣布禁止鎵鍺輸出「不友善國家」 by 王雪俐2023-07-062023-08-06 上週五(6月30日)荷蘭宣布新的微晶片出口管制措施,限制艾司摩爾(ASML)生產的晶片製造機器銷售到中國。在此之前,ASML生產的極紫外光(EUV)設備必須獲得約24項許可才能出口中國,而過去幾年裡,ASML一直未能獲得此種許可,將於今年9月生效的禁令則根本禁止ASML的EUV設備出口到中國。
歐盟理事會結論:鼓勵中國負責任 繼續去風險化 by 張東和2023-07-052023-07-07 繼今(2023)年 6 月 20 日歐盟執委會提交《歐盟經濟安全戰略》之後,6 月 30 日歐盟理事會,再針對 6 大議題:烏克蘭、經濟、安全與防衛、移民、中國、對外關係提出 43 點結論,其中第 5 部分,32~37 點涉及到中國。
【陳南天】與風險掛鉤 柯文哲妄談的重啟服貿將陷入與中國經濟一體化 by 陳 南天2023-06-282023-06-29 日前據媒體報導,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的「國政白皮書」有意納入「重啟服貿」議題,引起全國譁然。因為大家都知道,2014 年參選市長的他多次現身 318 太陽花抗議現場,並在之後數次發言肯定此一運動,也乘著這股風潮獲得權力。如此昨是今非,讓我們再次看到政治人物在權力爭奪醜陋邪惡之處。柯文哲甚至錯誤引用歐美「去風險化、不是脫鉤」說法,他說因為歐美也不脫鉤,所以可以「重啟服貿」。然而,歐美在意的是去風險化,柯文哲刻意抓著不脫鉤,引入台灣最大的風險——中國,然後與中國更深地掛鉤。
德國福斯汽車堅持新疆工廠未使用強迫勞工 遭指責漠視人權 by 王雪俐2023-06-222023-06-22 今年 5 月福斯汽車(Volkswagen)在柏林召開股東會時,遭到群眾憤怒抗議,抗議的主要內容是福斯在新疆設立的汽車工廠使用維吾爾強迫勞工。抗議者在場外拉起橫幅,上有「集中營、強迫勞動、家庭分離:下薩克森州福斯汽車大股東不可對迫害維吾爾人罪行保持沉默」。
布林肯訪中會見習近平 美國「去風險化」的對話 by 張東和2023-06-212023-06-30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於本(6)月 18~19 日訪問中國,這是美國外交高層五年來第一次到中國進行訪問,布林肯與中國外交部長秦剛、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進行「坦率、實質、建設性的討論」,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
澳洲總理艾班尼斯:美中對話是印太安全的第一道護欄 by 張東和2023-06-072023-06-07 美、加兩國軍艦於 6 月 3 日穿越台灣海峽,行駛自由航行權,中國「蘇州號」052D 驅逐艦以超車方式,加速切入美軍柏克級飛彈驅逐艦「鍾雲號」(USS Chung-Hoon, DDG-93)前方,中艦與美艦距離只有 137 公尺,造成局勢緊張,中國的意圖企圖將台灣海峽內海化,宣示不屬於自己的主權,以對抗各國對於台灣海峽自由航行權的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