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人權

聯合國大會今開幕 軍政府或民主派,誰能代表緬甸?

緬甸民主派人士組成的全國團結政府(National Unity Government, NUG)呼籲,聯合國大會應在9月舉行的第77屆會議上正式承認全國團結政府。此外,聯合國9月16日表示,由於緬甸軍方在2021年2月的軍事政變中奪取政權後嚴重打壓緬甸的人權,建議對緬甸軍方實施金融制裁和堵住軍隊的資金來源。 Read More

2 years ago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退休前13分鐘發表新疆人權報告 全文未提「種族滅絕」遭批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OHCHR)高級專員巴舍萊(Michelle Bachelet)在卸任前 13 分鐘上網公布延宕多時的新疆人權狀況調查報告,結論為中國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維吾爾人和其他穆斯林群體的鎮壓「可能構成危害人類罪」。在土耳其的維吾爾人對報告表示失望,認為報告來晚了,而且應該進一步挑戰中國對待新疆的方式。一些人權團體則是對於報告拒絕使用「種族滅絕」一詞表示不滿。 Read More

2 years ago

中國使館人員恣意穿梭遊說加州議會:美國史上首次中國干預州議會案

美國國家反情報與安全中心(NCSC)在 7 月公開向美國地方領袖發表公告,標題為「保衛我們的未來:保護美國州和地方各級政府和商界領袖的行為不受中國影響」。聯邦調查局局長瑞伊(Christopher Wray)指出,中國在美國的地方影響力最近變得更加激進和廣泛。 Read More

2 years ago

朱立倫為「世上最長戒嚴」開脫 挨轟:罹患獨裁黨國失憶症

1987 年 7 月 15 日蔣經國總統宣布解除長達 38 年的戒嚴令,至 2022 年 7 月 15 日恰好是解除戒嚴 35 週年。對於蔣氏父子一黨專政體制,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試圖辯解,台灣之所以有世上最長的戒嚴,那是因為處於冷戰時期。但台灣基進黨批評,蔣氏父子只是為了鞏固自身權力才宣布戒嚴,並以「反共」作為藉口迫害台灣人權,痛批朱立倫罹患黨國失憶症。 Read More

2 years ago

資助中國進行種族滅絕的幫凶?世銀旗下銀行融資百億給四家危害人權的中國企業

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英國雪菲爾哈倫大學與非營利研究機構 NomoGaia 2022年2月16日發表《融資與種族滅絕:發展融資與維吾爾地區的危機》,報告中指出世界銀行旗下機構國際金融公司提供給四家被指控使用維吾爾強迫勞力的中國公司近 5 億美元貸款。 Read More

2 years ago

【報呱全世界】EP95 北京冬奧與台灣運動員困境 ft. 陶漢

由中國北京主辦的 2022 冬季奧運終於在今天結束了,由於中國嚴重的人權問題和討人厭的戰狼外交持續上演,使得這屆冬季奧運從開幕前就爭議不斷,也成為史上最多國家外交抵制出席的奧運賽事。本集節目將由主持人與過去曾有段運動員生涯的陶漢一起來盤點中國冬奧期間有趣的、爭議的、不可思議的現象和新聞。 Read More

2 years ago

逆著美國政府的新疆問題立場 特斯拉在烏魯木齊展店

美國電動車特斯拉 2021 年 12 月 31 日在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開了展示店,而此時此刻包括美國政府在內的西方國家正對中國政府在這個地方對維吾爾少數民族進行種族滅絕的行徑加以撻伐,因此特斯拉展店的動作馬上迎來許多維權人士與人權團體的圍剿。 Read More

2 years ago

美日2+2會議:堅定美日同盟關係 提昇戰備軍力對抗區域威脅

美國和日本於美國時間1月6日舉行 2+2 部長會議,由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國防部長奧斯汀,與日本外務大臣林芳正及防衛大臣岸信夫進行線上會談。會後聯合聲明指出,兩國認同美日同盟是該地區的區域和平、安全及繁榮的重要關鍵。雙方還表達對中國危害人權的嚴正關切,並強調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 Read More

2 years ago

Intel白道歉?拜登簽署法案禁止進口新疆強迫勞動商品

美國半導體科技大廠英特爾(Intel)近日要求自家供應鏈廠商不要使用來自新疆的勞工、產品或服務,但隨即引來中國社會的抨擊和抵制聲浪。對此,英特爾趕緊在其官方微博上發出道歉聲明。但就在23日美國總統拜登正式簽署參眾兩院在本月份通過的法案,未來美國將禁止進口從中國新疆製造的商品,並會針對在該地區施加強迫勞動的人加以制裁。 Read More

2 years ago

淨空城市的抗議:緬甸民眾在國際人權日以「無聲罷工」抗議軍政府

緬甸各地的公民在 2021 年 12 月 10 日的國際人權日以「無聲罷工」抗議軍政府,緬甸各地的城鎮都安靜得可怕,尤其是仰光、瓦城、薩加因(Sagaing)、馬圭(Magway)和伊洛瓦底地區以及克欽邦和欽邦的企業都關閉,居民也避免在公共廣場走動,街道上空無一人。 Read More

2 yea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