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市長在哪裡?民團質疑中捷事故調查報告市府避重就輕 by 林奕辰2023-08-082023-08-08 今年 5 月台中捷運發生嚴重工安事故,導致人權學者林淑雅不幸身亡。 「台灣人權促進會」等多個公民團體今(8)日召開記者會,質疑台中市政府 7 月 25 日對議會提交之事故調查報告並未依法公開政府資訊,也未如實回答議員的提問,甚至試圖推卸市府應負之監督管理責任。
中捷事故滿2個月 公民團體向市府討真相要究責 by 林志鴻2023-07-112023-07-11 中捷事故造成一死十傷,發生至今已滿 2 個月。卅餘個公民團體不滿迄今事故原因仍不明,昨(10)日在事件發生的時間點到事故捷運站豐樂公園站前為事件中罹難者、人權學者林淑雅默哀一分鐘,更齊發聲「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討真相要安全」,要求真相與究責;市府表示,將配合中央運安會調查進度及報告,進一步檢討與精進措施。
世界難民日 民團籲貫徹不遣返原則、公開難民法進度 by 林志鴻2023-06-202023-06-20 今(20)日是世界難民日,民團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公開說明難民法進度、落實公約審查結果,將不遣返原則法制化與完善庇護制度,並應在第一線執法上建立有效的難民身分審查保護機制,同時加強訓練執法人員遵守國際人權公約與不遣返原則等庇護概念,避免移民署將有受迫害風險的當事人遣返到有危生命安全之區域等情事一再發生。
公民團體發起連署聲援富察 呼籲中國停止秘密關押與酷刑 by 林奕辰2023-05-092023-05-09 八旗文化總編輯富察(本名:李延賀)3 月返回上海探親時,遭中國公安秘密拘捕,至今毫無音訊,直到上月 20 日中國籍旅美作家貝嶺於臉書發文後,此事才獲得外界關注。針對富察「被失蹤」一案,台灣人權促進會、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等多個公民團體,於今(8)日發表聯合聲明,希望帶動台灣公民社會對此案的關注,也呼籲中國政府應立即停止違反人權的秘密關押與酷刑。
民團提四大修憲訴求:降低修憲門檻、十八歲公民權、國會選制改革、新增人權條款 by 林志鴻2021-10-202021-10-20 民進黨憲政改革小組 13 日發布新聞稿指出,全體大會確定了幾個改革方向。公民憲政推動聯盟昨(19)日召開記者會,提出降低修憲門檻、18 歲公民權、國會選制改革、新增人權條款等四大優先修憲訴求,呼籲執政黨盡心看待此次修憲契機,並期盼促成朝野與公民團體對話空間。
台塑國外設廠的環境汙染與人權侵害 民團:台塑股東必須重視 by 潘柏廷2021-07-292021-07-29 今(29)日,今年台塑股東常會於今天舉行,在股東常會前,由六個民間團體組成的監督台塑越鋼聯盟共同召開記者會,呼籲股東們一起監督台塑在全球各地的投資與設廠,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執行長凃又文呼籲四大訴求:當地居民的社區知情權、避免環境與人權侵害—降低投資風險、選任具環境保護、企業與人權專業背景的獨立董事、減碳。
【林志鴻】從《禁止酷刑公約》看邱和順案 by 林志鴻2021-06-262021-06-26 救援邱和順的民間團體選在「國際反酷刑日」前一天舉辦聲援記者會,目的是持續喚起國人對於邱和順所遭遇酷刑之關注。然而,究竟什麼是聯合國人權公約?什麼是禁止酷刑公約?台灣並非聯合國會員國,為什麼要遵守公約的相關規定?邱和順案為何被普遍認為是冤案?邱和順與酷刑之間的關聯又是什麼?民間團體選在國際反酷刑日聲援邱和順的原因為何?
國際反酷刑日前夕 民團聲援邱和順 by 林志鴻2021-06-252021-06-25 每年的 6 月 26 日,是聯合國的「支持酷刑受害者國際日」,又稱「國際反酷刑日」。邱和順救援團體與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於支持酷刑受害者國際日前夕,呼籲總統應盡速特赦邱和順,並通過「禁止酷刑公約」相關法案,保障人民免於遭受酷刑的權利。
香港大逮捕 民團聯合聲援「港版美麗島事件」提三大訴求 by 霍布斯潘2021-01-072021-01-07 今(7)日,台灣的民間團體,包含:香港邊城青年、台灣人權促進會、經濟民主連合、台灣公民陣線、台灣香港協會、華人民主書院、臺灣青年民主協會、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與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對昨日香港遭遇共同提出「國際民主陣營立即行動!—回應港版美麗島事件」聲明,主要要求:中國與香港廢除港版國安法、歐盟與歐洲議會應暫停並重新審視歐中投資協議、台灣政府應制定「香港人權及民主條款」。
人權是重要價值 民團籲APEC台灣代表向中國提出救援名單 by 潘柏廷2020-11-122020-11-12 今(12)日,經濟民主連合、台灣人權促進會、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聯合召開「請 APEC 台灣代表向中國提出救援名單」記者會,呼籲APEC 台灣代表張忠謀創辦人、鄧振中政務委員與龔明鑫主委向中國代表提出在中國被強迫失蹤的國際救援名單,包括台灣李明哲、李孟居、12 港人、中國維權人士,以及其他國際救援對象,並公開倡議由 APEC 推動「亞太人權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