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銘緯】這樣的慷慨我不要——法國社論如何分析疫情背後的中國影響力滲透

顏銘緯,1996年生,中山大學社會學系畢業,台灣基進前發言人,曾參與2020台北市第八選區立委選舉。顏銘緯長期關注中國影響力滲透民主國家的議題,現於法國里昂留學,將持續為台灣介紹來自歐洲的第一手觀點。

一場突如其來的瘟疫,竟讓歐洲意識到,自己並不如想像中的堅強。
還沒從噩夢中回神的法國,在禁足令頒布後,從總體經濟到日常生活,都面臨全面的衰退。一系列尖銳的問題指向這個國家:如何有效降低經濟衝擊?如何刺激復甦?如何維持遠端居家工作?遠距教學如何可行?整天悶在家裡的法國人,甚至連心理狀態都出了問題,心理學家必須出面教導人們如何與負面情緒共處,哲學家則緊跟在後,討論何謂自我的問題。

具有自我批判之習慣的法國,早就知道一切的問題出在哪裡,只是仍一廂情願地把矛頭指向內部:批評政府危機應變能力的失能、 批評過度負載的醫療體系、批評重大醫藥產業外移的空洞和匱乏,最後,憤怒地大喊:「這個國家怎麼連一面口罩都沒有?」

其實,大家沒有說出口的問題,通常才是直指問題的根源。而那個問題就是,到底中國對歐洲的影響有多深?

3 月 16 日,法國戰略研究基金會(FRS)專家博達(Antoine Bondaz)發表於《世界報》的專文(18 日報呱轉載),開了驚醒夢中人的第一槍。一週後,《世界報》連續五天刊載了針對中國的相關評論和報導

讓我們來看看,法國《世界報》的這一系列社論,如何分析這場疫情背後的中國影響力

世界大亂,形勢大好?中國或成最大贏家

3 月 22 日,《世界報》駐北京特派記者勒梅特(Frédéric Lemaître)提出了一個問題:「中國是否從武漢肺炎中得利?

勒梅特表示,即使所有經濟數據都顯示,中國的總體經濟並不會迅速從黑暗中復甦,但中國依舊可以從疫情中獲益 —— 因為深受疫情之害的西方國家,將會被逼得「向中國模式看齊」

歐洲與美國,對武漢病毒可說是毫無準備,當然,也就無能採取「南韓式」的防疫措施(對民眾進行大規模的檢測、緊急生產大量的口罩等)。

而歐美國家能夠採取的替代方案,就只剩下「中國模式」,使得封城、限制外出、行蹤監管,成為從義大利到美國西岸的加州普遍的防疫治理。

義大利市長要求民眾在家(截圖自Euronews)
義大利市長要求民眾在家(截圖自Euronews)

阿里巴巴和騰訊,已經著手開發新的監控 APP,掌握一般民眾的移動紀錄,並用人工智慧計算每個人受病毒感染的曝險率。

當西方國家在流行病治理上越顯得無力,「中國模式」的治理就越顯得具有正當性,而西方也越來越難以抵擋「獨裁的誘惑」

最後,得利的或許仍是中國。

見「疫」勇為?「分化與團結」的中國影響力戰場

隔日的 3 月 23 日,《世界報》的社論以「冠狀病毒:也蔓延到地緣政治的戰場」為標清楚地定調:俄羅斯和中國爭相「 見『疫』勇為 」,實則身懷擴大自身影響力的野心和企圖,人道救援的光輝背後,閃現著「大外宣」的靈光。

社論首先暗酸俄羅斯的中東政策:歐盟當然歡迎俄羅斯和中國援助義大利的舉動,因為「我們更樂見俄羅斯派出運輸機運送醫療資源,而不是去轟炸敘利亞的醫院。」

但社論也緊接著點出:慷慨是一種美德,也可以是一種攏絡的手段。「中俄以宣傳為最終目的的經營,同樣提醒我們一件事:在流感禁令期間,地緣政治本身卻是不會被禁的。」

兩國的援助,隱藏著一道令人不安的訊息:歐盟的團結,正被這些慷慨的外人分化。中俄兩大國不斷向義大利與東歐國家輸送醫療資源,疏離了歐盟與這些盟友之間的感情與關係。

European Union map with flags of countries. Europe.
歐洲各國國旗
圖/Envato Elements

但是歐盟並非無所作為。德國已經接受義大利的患者,歐盟也出抬了遠高出俄中兩國金額的經濟援助政策,但是,對於來自中俄的分化手段,歐盟似乎仍無能為力。

社論也為歐洲打抱不平:奇怪,一月歐盟明明有資助中國 56 噸的物資,為什麼卻沒有被中國報導呢?

其實問題就隱含了答案。這波中國疫情大外宣有兩個目的:「強化」與「淡化」——「強化」中國作為打擊疫情的善良援助者的形象,同時「淡化」中國作為病毒大流行的始作俑者的形象。中國,當然是拯救世界的強國;中國,才不是需要歐洲援助的東亞病夫。

中國對東歐出手了!別只看到義大利

3 月 24 日,勒梅特有了新的靈感,和曼德爾(Isabelle Mandraud)撰寫了「慷慨的政治:中國與俄國在義大利的利益」這篇短文。

內文引述了歐盟對外安全事務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在歐盟對外事務部(EEAS)發表的最新文章。這篇文章帶著二戰時呼籲全民對抗納粹奮戰到底的語調,充滿了邱吉爾或戴高樂鼓舞勵志的色彩,並向歐洲自由世界發出團結到底的呼聲。

我們來看一下文章經典的一段話:「我們必須清楚地覺悟到:有一個地緣政治的因素,夾帶著爭取影響力『慷慨政治』的鬥爭,[…]掌握到這個事實之後,我們必須捍衛歐洲、對抗這些(對歐洲價值的)毀謗。」

這篇文章更想說或更想傳達的似乎是:不要只把焦點放在義大利,中國已經出手了,請把眼光移向中東歐,看看捷克、波蘭、賽爾維亞。

16+1合作協議簽署,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來自中東歐16國代表在克羅埃西亞杜布洛夫尼克(Dubrovnik)會晤,在2019年更加入新會員國,希臘。 圖╱China Daily

中國的宣傳成效,可比推出抗疫的藥效還要快上許多,「賽國總統武契奇馬上感謝『中國拯救我們』」,而在波蘭這個與美國有緊密關係的國家,習近平也宣布「要定期與中東歐的十七個國家定期召開健康專家的視訊會議,分享預防和打擊肺炎的相關措施。」

口罩送歐背後的美中角力與威權輸出

3 月 25 日,《世界報》社論總主筆弗拉松(Alain Frachon)下筆了,在他的專欄文章中,把美國也放入地緣政治的比較視角:「對抗 Covid-19 的戰鬥反映了當前地緣政治的版圖。中國不停地壯大其實力,而美國則顯得自顧不暇。處在經濟戰中的兩大世界強權,已處在經濟戰中,新冠病毒是衝突而非合作的另外一個主軸。」

然而,弗拉松沒有進一步描述這個主軸所衍伸的後果,既不選邊也沒有解決之道,而是對美中兩大強權左打右批,顯得有些可惜。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國家(資本主義)與蘇聯(社會主義)及其所建立的東歐附庸國,兩大陣營相互對立(圖/ Carlos3653/CC BY-SA 4.0)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國家(資本主義)與蘇聯(社會主義)及其所建立的東歐附庸國,兩大陣營相互對立(圖/ Carlos3653/CC BY-SA 4.0)

但弗拉松對習近平一貫的「威權輸出」手法也並不陌生。「中國清楚理解,在對抗 Covid-19 的鬥爭,包含著意識形態的戰線。中國不放棄在『戰鬥』中得分的機會,也就是習近平慣用的表達:對專制政權的正當化和推廣。」

在本此疫情中國對外輸出威權意識形態的大外宣中,弗拉松至少點出三個重點:

一、讓世界遺忘來自中國的責任

二、歌頌專制的優越性

三、努力填補川普當政的美國所遺留下的空白

請記住第三個重點。中國也不是被美國打假的,習近平正在世界各地找尋他的反美盟友。

買口罩加贈大外宣:法國「昂貴」的教訓

最後,3 月 26 日最大的新聞,後來成為《世界報》週末版的頭條:「向中國買了 6 億個口罩」。這篇文章的重要性遠高於上述四篇,算是反思的告一個段落。

報導的前半段,先詳述這 6 億個來自中國的口罩,是怎麼分期付款地交付到法國手中,並討論費用(空運一趟 150 萬歐、1000 萬個口罩)、後勤與品質的檢測與管理。

後半段話鋒一轉,開始劍指中國的大外宣。除了覆述了歐盟 56 頓援中物資未被報導的不平,還引用一位法國總統辦公所在的艾里賽宮(Palais de l’Elysee)的消息人士的話:「相比於俄羅斯,中國在地緣政治中創造的故事可多了。」

接著再說,「北京想展現它的實力,假裝它已克服危機、打敗病毒,並且某種程度上在短期內瞄準歐洲,來拯救整個世界。我們必須在短期內,在馬克宏總統所說的健康之戰中,擔負起我們對口罩的需求。但接著,我們必須思考一個更普遍的問題:經濟依賴的問題,就好比我們好像在這次發現的醫藥問題。我們是否能夠自己製造和分配?」

帶有點指控的口吻,記者繼續寫道,「北京不僅擁有比歐洲更多的生產原料。中國政權伴隨它的貨物還夾帶大量有力的政治宣傳,旨在使人們忘記中國在武漢疫情危機前兩個月的種種否認和謊言。」

塞爾維亞總統

最後,記者講述一個不令人意外的醜聞:「在最近幾天,中國向許多歐洲國家發送呼吸器材、手套和口罩,包含:義大利、西班牙、希臘、賽爾維亞、法國當然也在內。但這些補給品卻構成了嚴重的威脅:《西班牙日報》(El Pais)在週四表示,64 萬片試紙有缺陷、不夠敏感。」

編譯後記:中國「救火的縱火犯」

駐中特派記者勒梅特在第一篇文章中,有一段令人難忘的結語:「2008 年,克萊恩(Naomi Klein)出版了《衝突的策略:災難資本主義的興起》一書,其中解釋了資本主義如何從天然或人為的災難中獲益。或許,如今我們應該好好想想撰寫它的下冊:災難共產主義。」

的確,對歐洲而言,武漢疫情是一場超乎所有人意料的災難。但中國共產黨從歐陸的災難中攫取自身利益或趁機播下爾後名利雙收的種子,卻不是第一次。

災難共產主義的幽靈,又遊蕩回歐洲。上一次是在 2008 年:當時歐洲深陷金融風暴,許多體質脆弱的國家,如南歐的「歐豬四國」(PIGS),面臨主權債務危機甚至宣告破產,並不得不採取緊縮政策或國有企業民營化(私有化)的救援方案。

但這只是故事的一半。法國的中國研究專家、政治學者梅耶(Claude Meyer)的著作《金融霸權的誘惑》補齊了另外一半:「(在金融危機後)中國這時就以『白馬王子』之姿,伸出雪中送炭的雙手。」

Claude Meyer著,《金融霸權的誘惑:買下全世界後,中國夢的下一步會往哪裡去》(2016,今周刊)

中國藉著武漢肺炎對歐盟進行的分化,其實就是一帶一路的延伸。習近平特別指定召開健康專家視訊會議的 17 個國家,竟跟李克強在 2015 年簽訂作為一帶一路跟中東歐對接的「16+1」合作框架協議國,全然吻合。

中國對弱化歐盟團結的政治切線相當明確,從收受中國奧援或經濟投資最多的中東歐(「16+1」協議國),往左下角畫到南歐等經濟體質相對脆弱的國家。

這條切線,還可以進一步視為「治理意識形態」的區分:切線以東,是中國勸誘的「威權治理」方案;切線以西,是歐盟提議的「進步價值」導向。因此,賽爾維亞總統武契奇的話語,也就是「正常發揮」不足為奇了。

幸好,歐洲存在對這齣試圖弱化歐盟團結戲碼不陌生的人。Josep Borrell 呼籲團結的喊話相當經典,但我們也不會忘記,德國副總理兼外交部長 Sigmar Gabriel 在 2017 年,即呼籲中國維持、尊重「一個歐洲」的原則的「高級酸」。

根據德國智庫 GPPi 於 2018 年發表的研究報告歸納:「中國對歐的政治影響力目的有三:
(1)在特定議題跟政策議程取得支持;(2)弱化西方的內部團結;(3)打造中國在全球更積極正面的感受。」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7日在「一帶一路」論壇的圓桌峰會開幕時說,要讓「一帶一路」倡議對接「國際上普遍認可」的規則、標準和最佳實踐,讓各國都從中受益,實現共同發展。 圖/中央社邱國強北京攝

我們可以看到,中國一直以來想要在歐洲假扮成那位「好的撒瑪利亞人」(路加福音第十章 25-37 節),他先好心地用「油和酒」(口罩和醫療設備)包紮跌倒在地的傷者歐洲,還出資贊助所有費用(大撒幣),冀望故事的結局,都如耶穌問在場的門徒一樣自問:誰是那位傷者真正的鄰人呢?並說出不會讓耿爽不爽的答案

Made in China 的篩檢試紙,或許篩不出中國偽善的慷慨,但是揭發大外宣的報紙可以。有所求的攏絡,也不像是撒瑪利亞人,而更像是索馬利亞海盜


編譯者簡介:
顏銘緯,1996 年生,中山大學社會學系畢業,台灣基進前發言人,曾參與 2020 台北市第八選區立委選舉。顏銘緯長期關注中國影響力滲透民主國家的議題,現於法國里昂留學,將持續為台灣介紹來自歐洲的第一手觀點。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