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中科技圍堵:習近平的軍事「智能化」可以走多遠?

中國人民解放軍齊聚觀看中共二十大報告  圖/國防安全研究院

習近平在 10 月 16 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 20 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指出,加快把人民解放軍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在這份報告中,習近平三次提到「智能化」這個詞。中國自 2019 年國防白皮書以來,人工智慧化的概念即基於人工智慧武器系統的國防升級而受到關注。但在美國對中強力的晶片戰封鎖下,中國國防科技改革能走多遠?

習近平在今年的二十大上表示,中國將堅持軍隊機械化、資訊化、智慧化融合發展。這些話表明,2019 年以來快速發展的人工智慧化概念已被納入中國國防政策,國家高層已表達了推動智慧化的意願。習近平在 2017 年十九大上就已提出,到 2020 年人民解放軍基本實現機械化,資訊化要取得長足進步,戰略能力大幅提升。而在今年的大會上,人工智慧化被新增到報告中。

中國解放軍76團軍騎兵營在2020年的民開訓練
圖/LIHKG 討論區

中國同時推動機械化、資訊化和人工智慧化也就代表著,儘管經過這幾十年的改革,中國龐大的軍隊中有一部分甚至還沒有機械化或者現代化。不過,在以往的軍事史上,老舊軍事力量並不一定是創新發展過程中的絆腳石。1940 年,德國在短短 42 天內用坦克閃電戰擊敗法國。當時,只有一小部分德軍實現機械化,大部分德軍還是依靠馬匹和步兵的老式部隊。這代表著,即使只有一小部分軍隊擁有當時最先進的裝備,也可以在戰鬥中進行創新。為此,最應該關注的是解放軍人工智慧化的進度,這包括在解放軍中引入人工智慧技術以及利用它開發新戰略。

習近平在提到的「人民戰爭」與戰略時表示,不僅是用軍隊來打,而且是用國家的總體力量來打。這意味著,資訊化和人工智慧化不會僅僅靠軍隊來實現,而是要動員中國的全部資產和科技來發展。另外,人民戰爭是毛澤東時代以來的傳統非對稱戰爭思維。但是,未來中國的非對稱戰爭不會是過去的游擊戰,而是人工智慧。

從解放軍高級官員和戰略家發表的論文也可以看到,解放軍正尋求在四個主要領域使用人工智慧。第一是無人武器的自動化,包括大量無人機群的發展。中國的目標是利用多種無人系統和無人武器進行高度自動化的綜合作戰。第二是透過機器學習處理大量資訊。例如,解放軍正在中國周邊海域建設無人武器和海底感測器網絡,並試圖使用人工智慧處理獲得的資訊。此外,解放軍正在考慮一種新型態的電子戰系統,利用人工智慧分析接收到的無線電波並進一步將干擾最佳化。

第三是利用人工智慧加快軍事決策。美國研究指出,使用人工智慧進行決策,例如涉及核子戰略的決策會增加閃電戰的風險,即衝突會瞬間升級。鑑於這些危險,在中國也有關於決策應在多大程度上委託給人工智慧的爭論。因此,目前中國不會將複雜的決策委託給人工智慧,而是很可能將人工智慧用於資訊處理和武器自動化等簡單任務。這三個是使用人工智慧的新作戰方式的常見論點。

中國解放軍繼續使用「認知戰」動搖台灣民間自我防衛決心,也持續針對「一般百姓」在各處造謠傳播政府的施政無能和壞處,從MV和網路社群製造各種「疲勞轟炸」,再結合親中人士推波助瀾,企圖達到「減少傷亡」方式奪取台灣
圖/新‧二七部隊 軍事雜談

而中國獨特的論點是在認知戰中使用人工智慧的想法。認知戰是影響人腦的認知和對手的意志,從而創造有利的戰略環境或不戰而勝。在中國,關於認知戰的爭論很激烈。例如,解放軍前副總參謀長戚建國曾表示,誰能在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發展中佔上風,誰就能掌控國家安全的命脈與人的認知。解放軍沒有說明打算如何利用人工智慧來控制人類的認知。一種方法是深度造假,即使用人工智慧更改影片、圖片和音檔。有人擔心中國可能會使用人工智慧(例如語言)來杜撰社群媒體內容,這些內容可用於操縱台灣的輿論或試圖抹黑美國支持台灣的努力。

因此,中國正試圖找利用尖端技術的方法。由此看來,美國對半導體的大範圍限制將對中國發展人工智慧和解放軍智慧化造成重大打擊。如果技術發展受到衝擊,世界一流軍隊的建設可能會失敗。中國高層也深知此弱點,因此習近平在二十大時也說:「我們將完善國防科技和『產業體系』和佈局,加強這些領域的能力建設。」緊接著,10 月 25 日,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召開幹部會議,局長張克儉在會議上重申習近平關於中國國防科技的言論。

然而,中國早已在推動中國國防工業的核心國防科技研究所的改革,只是收效甚微。只要造成這種停滯的原因持續存在,中國國防科技領域的改革努力就不太可能在近期取得成功。

中國國防科技機構的性質

儘管中國的技術研發體系包括政府研究單位、大學和企業研究部門,但國防科技機構是中國國防技術最重要的來源。這些研究所擁有國防核心技術並聘請相關科學家,是中國主要國防企業武器裝備的研究單位。他們是發展中國國防科技的主力軍,而不是他們所屬的母公司或大學。例如,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北京航天自動控制研究所成立於 1958 年,幾十年來一直負責中國飛彈控制系統的研究,參與了著名的兩彈一星計劃和許多東風飛彈的開發。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的第 701 研究所自 1961 年成立以來一直負責艦艇設計,並參與改造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號。毋庸置疑,國防科技相關研究所是中國軍事力量的核心。

國防研究所:問題和相關改革

與其母公司類似,中國的國防科技機構也存在效率低下和創新動力不足的問題。根據社會主義制度,它們被指定為國家事業單位,這意味著它們的財產、財務和人員都由中國政府控制。特別是,研究所的經費和薪資由政府撥付,其研究成果未經官方授權不得商轉。言下之意,無論是研究所還是研究人員個人,都缺乏創新所需的靈活性。因此國防科技院所作為事業單位,官僚主義複雜,盈利能力低下,效率低下,創新動力不足。自 20 世紀 80 年代開始經濟改革以來,許多負責民用產品國防公司的製造單位已股票上市,但具有敏感技術的國防科技機構仍然是國家機構。

五年前,習近平啟動了國防科技核心機構改革,計畫這些事業單位轉為企業。2017 年國防科工局發表《關於軍工科研院所轉制為企業的實施意見》,宣布第一波改革涉及 41 所院所。2018 年國家和黨的八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中國兵器裝備集團自動化研究所轉制為企業實施方案的批復》,改革正式啟動。一些中國產業分析人士宣稱,這項改革將迅速進行。改革的目的是讓這些國防科學與發展機構自負盈虧,提高效率和創新動力,減輕政府財政負擔。改革包括四個方面:資產、會計、資金和員工福利。

首先,研究所的資產屬於財政部,不屬於研究所或它們的母公司。除了部分資產將轉移給公司化的機構外,在改革的努力下,政府將資產清算轉移給其他政府單位或出售並將利潤上繳國庫。其次,事業單位的會計準則與企業不同。一般來說,企業的規則比國營事業單位嚴格得多,這意味著公司化的機構在財務管理上需要比以前更加謹慎。另一方面,由於對剩餘資產有更大控制權,他們在會計上也會有更大的靈活性。第三,原本事業單位的資金完全來自政府,而公司化的機構需要透過產品銷售、股票上市或債券融資等方式自籌資金。他們還必須為利潤納稅。四是國營事業單位的薪資和養老金全部由政府支付。改革後,新公司化的機構將負責員工的薪資福利,同時員工也將繳納部分養老金。不過,研究人員卻能夠透過股權分配和技術商業化獲得額外的利潤。

中國軍事威脅,尤其是中國的「軍民融合」與軍事「智能化」,將大量國家預算投入軍事擴張,更讓日本感到擔憂。
圖/令和4年版(2022)防衛白書

儘管如此,改革迄今尚未取得任何明顯進展。繼 2017 年公佈首批 41 所轉制院校名單後,中國政府尚未公佈其餘 40 所院校的改革情況。2019 年首批名單上的研究所改革進程停滯不前。當年 8 月 3 日,國務院國資委網站的一則消息顯示,僅研究所兵器裝備自動化改造完成,意味著習近平的國防科技改革計畫歷時 5 年仍未取得成功。

不過,二十大的人事安排表明,習近平應該能夠完全左右中國的政策方向。這意味著沒有任何政治力量可以反對習近平的國防技術改革,這也代表有兩個因素可能是導致改革努力停滯不前的原因。首先,中國經濟放緩將導致改革動力減弱。改革設想允許公司化機構接受市場投資和技術相關利潤,同時停止對政府資金的依賴。然而,中國經濟放緩如此明顯,以至於這些機構可能擔心無法從市場中獲得足夠的投資和利潤,從而導致違約甚至破產。因此,這種情況會阻礙他們改革的積極性,導致他們不願進行公司化,間接影響國防科技機構的改革進程。

其次是,即便中國在國防科技上不斷投入大量資源,不斷改進武器裝備,但中國國防科技發展前景不容樂觀。儘管中國的飛彈、戰機和人工智慧最近取得了重大進展,但實際上大部分進展是在追趕西方國家的技術,而不是真正的創新。在美國的科技圍堵和中國國防科技改革進展緩慢的情況下,中國將難以獲得國外先進技術來推動本土技術創新。因此,中國國防技術研發的潛力仍然有限,成果可能不符合預期。

參考來源:
2022/11/16 The Diplomat Xi Jinping’s Vision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the PLA
2022/11/12 The Diplomat How Far Can China’s Defense Technology Reforms Go?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