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澳準同盟與印澳同盟 澳洲新防長出訪印太地區加強軍事及氫能合作

澳洲新任副總理兼國防部長馬勒斯(Richard Marles)上任後出訪日本及印度  圖/@RichardMarlesMP

澳洲副總理兼國防部長馬勒斯(Richard Marles)和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上會面三天後,兩人於 6 月 15 日又在東京會面,並在會談後聯合聲明表示,兩國會持續加深國防連繫,支持印太地區的民主價值觀,並在中國尋求擴大區域影響力的態勢下,一起持續跟東南亞和太平洋島國保有更密切地合作。

在日本之後,馬勒斯又轉往印度,21 日與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會面外,還預計與國防部長辛赫(Rajnath Singh)會面。澳洲與印度已經是全面性戰略夥伴關係(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雙方本次的會談除了更深化戰略夥伴關係之外,更將會就當前在印太地區所面臨的挑戰討論國防安全合作。馬勒斯還參觀了印度空軍,並搭乘P-8「海神」海上反潛巡邏機(P-8 Poseidon)從印度西部的果阿機場(Goa)飛到首都新德里(New Delhi)。

澳洲國防部長馬勒斯上任後前往印度,加強兩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圖/@DrSJaishankar

澳洲國防部長馬勒斯表示,區域合作對於維護和加強基於國際規則的印太秩序是必要的,人們越來越擔心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可能會讓中國更加膽大妄為、膨脹自信。他說:「很明顯,我們的地區面臨著自二戰結束以來最複雜的戰略環境以及區域重要性,只有共同努力,我們才能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促進軍事力量的有效平衡,確保我們的區域保持穩定、和平與繁榮。」岸信夫則說,兩國防長都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影響表示擔憂,強烈反對任何單方面改變東中國海和南中國海現狀的行為。

日本澳洲兩國一直在加強國防合作,以制衡中國在亞洲不斷成長的軍事實力和影響力。此外,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也推動這些民主國家深化彼此的國防安全關係,另一方面,也因為擔心俄羅斯所謂的「特別軍事行動」可能會鼓勵中國以武力侵犯台灣的企圖。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則在香格里拉對話演講時就曾宣布具體的承諾,欲向東南亞和太平洋島國提供約 20 億美元的發展援助,以及巡邏艇、海上執法能力和其他援助。在日本國內,岸田文雄已承諾加強日本的軍事能力和預算。而澳洲和日本在 1 月簽署互惠准入協議替兩國軍隊的互訪提供法律依據,以便進行更深入、更複雜的軍事合作,以加强兩國軍隊的協調性。

澳洲國防部長馬勒斯(Richard Marles)上任後於2022年6月15日出訪日本,與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進行雙邊防衛會議
圖/@RichardMarlesMP

潔淨能源:氫能供應鏈

而除了國防之外,日本和澳洲也已經在潔凈能源領域展開合作,特別是在印太地區打造氫能供應鏈。4 月 9 日日本的川崎重工(KHI)、電源開發(J-POWER)、岩谷產業(Iwatani)、丸紅(Marubeni)、住友商事(Sumitomo),以及澳洲 AGL 能源公司,還有荷蘭皇家殼牌集團(Royal Dutch Shell)共同合作的「氫能供應鏈」(The Hydrogen Energy Supply Chain, HESC)計畫舉行儀式慶祝全球第一艘液態氫運輸船 Suiso Frontier 抵達澳洲。

全球第一艘液態氫運輸船「すいそ ふろんてぃあ」(Suiso Frontier),由川崎重工業所打造,2019年底下水啟用。
圖/Hunini (CC BY-SA 4.0)

對日本來說,俄烏戰爭的爆發再次印證了日本因能源自給率低而導致能源不安全,但同時也印證了澳日的「準同盟」在當今國際局勢想的功能性和互補性。因此,在不斷變化的地緣政治和戰略環境中,日本和澳洲有望透過印太地區新興的氫能供應鏈合作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

參考來源:
2022/06/20 Defence Ministers Deputy Prime Minister to visit India
2022/06/15 The Diplomat Japan, Australia to Expand Defense Ties, Citing Concerns About Regional Order
2022/06/15 Reuters Australia wants ‘broad, deep’ security ties with Japan, minister says
2022/06/15 AP Japan, Australia to expand defense ties for regional order
2022/06/02 The Diplomat An Emerging Australia-Japan Hydrogen Supply Chain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