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利用中企監視全世界!社會信用體系控制全球中國人

中國知名火鍋連鎖店「海底撈」遭爆出將店內監視器畫面傳回中國。  圖/Johnson Wang (CC BY-NC-SA 2.0)

加拿大溫哥華的中國火鍋店海底撈遭披露,一間 30 張桌子的店裝了 60 台監視器。該店的經理 Ryan Pan 表示,監視器是為了監視員工,但他也承認監視器錄的資料會傳回中國,不過 Ryan Pan 以秘密為由拒絕解釋為何會傳回中國。《天空新聞網》(Sky News)的主持人貝爾納迪(Cory Bernardi)表示,這是一間加拿大政要和商業高層會光臨的店,因此監視器裡的資料是中國政府會感興趣的。此外,這也意味著中國利用中企在世界佈建中國的社會信用制度系統監視全世界。

溫哥華海底撈火鍋店的經理 Ryan Pan 承認,應海底撈總公司的要求,在餐廳安裝了 60 多個監視器,這也是中國社會信用體系的一部分。Ryan Pan 說,溫哥華的店有 30 張桌子,每張桌子分配兩個監視器。針對為何海底撈為什麼需要如此多的監視器來監視員工和顧客,Ryan Pan 表示,安裝這些監視器是為了懲罰不遵守公司規定的員工,而且監視器資料會傳回中國,但 Ryan Pan 以秘密為由拒絕解釋為何會傳回中國。

《天空新聞網》的主持人貝爾納迪說:「這些都是外交官、政治人物和商業專業人士常去的餐館,會討論商業交易、戰略和秘密。毫無疑問,這些資訊是中共有興趣的。」加拿大香港之友(Canadian Friends of Hong Kong)的 Ivy Li 也說:「不僅華裔加拿大人和居民以及與中國有關的企業受到威脅,而且所有加拿大人和社會的隱私和安全也受到威脅。在一家頗受歡迎的美食餐廳(尤其是在高檔地區)中,顧客可能是外交官和政治人物招待客人,執行長討論商業策略,專業人士談論公司計畫,記者採訪等,尤其是喝了幾瓶酒之後。在熱門餐廳的餐桌旁竊聽是了解社會脈動的最佳場所之一。」海底撈在全世界有 935 個分店,其中一間在溫哥華的分店離孟晚舟的住所和中國領事館不到 10 分鐘的距離。而台灣目前有 14 家分店。

火鍋是不少歐美人士嘗鮮中國料理時的選擇,但他們又怎麼會想到中國政府的「監控」魔爪竟也伸展到歐美國家的中國餐廳之內。
圖/Sidne Ward (CC BY-NC-ND 2.0)

中國歐威爾式(Orwellian)的社會信用系統在 2014 年推出,計畫結合商業在中國社會中建立信用評分。美國國會研究處(U.S.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在 2020 年得報告中指出,中國的社會信用體系已發展為兩個相互串連但截然不同的系統,一個仍處於試驗階段的監控個人行為系統,另一個是監控公司行為更強大的系統。在這樣的系統之下,所有中國公民都必須進入國家數據庫,並根據不同行為對個人進行「社會評分」,「社會分數」會被用來懲罰或獎勵。在社交媒體上讚美中共可以獲得更高的分數,帶來潛在的好處,例如優先考慮入學、免費健身房服務、縮短醫院等待時間和其他好處。抗議中共、忘記付水電費,或故意與其他低分者往來,可能就無法獲得公共服務,被禁止坐交通工具,或者是小孩可能會被拒絕進入好學校。

中國企業中也採用了類似的模型,即企業社會信用體系(CSCS),為國內和外國中國公司設立統一的標準化評分系統。透過系統評估公司績效,確保公司有繳稅,並涉入公司經營的方方面面。傳統的監視器需要電視電纜,而這種裝置在溫哥華需要電力許可,因此加拿大政府通常可以透過企業有大量許可申請來知道中企在佈建企業社會信用體系,然而民選官員幾乎沒有採取任何行動來阻止中國在加拿大境內實施企業社會信用體系。

不過,海底撈的監視器卻是透過乙太網路(PoE)供電,這意味著海底撈可以在無需電力許可的狀況下安裝大量監視器。而大多數的海底撈員工是中國人,因此是被中國政府納入社會信用體系之中的。然而這些在加拿大工作的中國人無法透過加拿大法律要求隱私權,即使是在加拿大有永久居留權的員工,也面臨著遵守中國強制性企業社會信用體系的壓力,除非這些員工放棄中國公民身份。

中國企業社會信用體系一個更陰險的面貌是,可以用來監視加拿大公民。很有可能會在加拿大人吃飯時搜集個人生物資料,例如手機臉部識別裝置、手機監控、聲紋辨識和電子商務中的購買歷史。但是加拿大政府可能會基於法律對中企佈建企業社會信用體系沒輒。而中國國家情報法第 7 條規定,任何組織和公民都應當依法支持、協助和配合國家情報工作,保守所知悉的國家情報工作秘密。

參考來源:
2021/04/17 TSG Sunday Guardian China’s social credit program creeps into Canada
2021/04/23 Sky News Chinese surveillance: Coming to a ‘hot pot’ near you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