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而不崩?中國GDP畸形發展

「中國從 2010 年開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是怎麼計算出來的?透過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國內生產毛額或稱國內生產總值)。就像很多人覺得中國 2018 年 GDP 達 13.6 兆美元,僅次於美國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 20.5 兆,看起來似乎非常強大,但我個人並不這麼覺得,因為中國的 GDP「灌水成分」之高遠超過一般人的想像

觀點一
中國的美元 GDP 是建立在國人不能自由換匯的基礎上,如果開放兌換應該沒有那麼高。
問:為何自由換匯可能造成 GDP 不那麼高呢?

觀點二
這 13.6 兆美元的GDP的背後是 28 兆美元的貨幣發行量,相對於美國是 20 兆美元的 GDP 和 14.4 兆的貨幣發行量,也可以知道中國 GDP 的高估程度有多驚人。
問:貨幣發行量和 GDP 的關係是甚麼?

觀點三
超高的貨幣發行量,體現在中國房地產市值估計約 65 兆美元,佔 GDP 的 480%,相對於之前日本 1990 年初的房地產大泡沫只佔 GDP 的 215%,人類史上史無前例。
問:房地產在甚麼情況有泡沫化的危機?

觀點四
畸形的經濟發展也出現在中國的 GDP 的結構上,構成 GDP 的大頭是投資,消費只有約 4 成。
問:健全的經濟發展結構為何?

觀點五
結果是中國的上市公司總利潤絕大部分集中在金融和房地產業。
問:為何放在金融和房地產的比例過高是不正常的呢?

四大經濟體的廣義貨幣(M2)年趨勢圖
黑:美國 藍:歐洲 綠:日本 紅:中國

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中國 GDP 灌水成分非常高。我們可以設想一個較極端的國家,它的外匯不能兌換,土地、銀行、企業皆為國有,只要銀行一直貸款不斷續貸,讓國有企業可以一直投資基建和房地產,就可以創造出看起來非常高的 GDP。

報呱小教室
*貨幣定義:
狹義貨幣(M1)= 流通中的現金+支票存款(以及轉帳信用卡存款)
廣義貨幣(M2)= M1 + 儲蓄存款(包括活期儲蓄存款和定期儲蓄存款)
一般來說,M1 反映著經濟中的現實購買力,M2 不僅反映現實的購買力,還反映潛在的購買力。

為何自由換匯可能造成 GDP 不那麼高呢?

中國的美元 GDP 是建立在國人不能自由換匯的基礎上,如果開放兌換應該沒有那麼高。為何自由換匯可能造成 GDP 不那麼高呢?如果中國可以自由換匯的話會造成中國匯價下跌,也就是人民幣會貶值。原因在於現在中國是可以用外幣(假設是美元)換人民幣(也就是買進人民幣賣出美元),但禁止或限制持有人民幣的中國人買進外幣(同樣假設是美元),賣出人民幣,所以在中國的外匯市場上,美元的需求和人民幣的供給被人為的限制,因而造成人民幣事實上處於高估的狀態,由於人民幣的匯價被人為的高估,由此一匯價折算出來美元計價的 GDP 自然也是處於高估的狀態。

美中貿易戰失控,中國被列為匯率操縱國(圖/人民幣:PublicDomainPictures from Pixabay。美金/US)
中國的美元 GDP 是建立在國人不能自由換匯的基礎
(圖/人民幣:PublicDomainPictures from Pixabay)

貨幣發行量和 GDP 的關係是甚麼?

中國 13.6 兆美元的 GDP 的背後是 28 兆美元的貨幣發行量,相對於美國是 20 兆美元的 GDP 14.4 兆的貨幣發行量,也可以知道中國 GDP 的高估程度有多驚人。那麼,貨幣發行量和 GDP 的關係是甚麼?

貨幣供給量和 GDP 的比值可以衡量出一國 GDP 的相對品質,也就是該國名目 GDP 和實質 GDP 的差距。例如我們假設一個國家在某一年人民持有 100 人民幣,並且將這 100 人民幣全部消費於該年生產的商品和服務上,這時該國的 GDP 就是 100 人民幣,所有人用貨幣計算出來的財富所得也是 100 人民幣,這時假設政府印了一倍的人民幣出來,同時這 200 元人民幣也完全消費於該年生產的商品和服務上,這時 GDP 就會變成 200 人民幣,看起來 GDP 增加了一倍,但實際上所生產出來的商品和服務卻沒有,所以實質 GDP 事實上並沒有增加。所以我們用貨幣的發行量來除以 GDP, 就可以相對的比較一下該國的 GDP,是不是大部分是只靠印鈔票跑出來的。在中國這個 GDP 高估的情況會更嚴重,因為該國的人民幣匯率,本身就已經被人為的高估了。

房地產在甚麼情況有泡沫化的危機?

超高的貨幣發行量,體現在中國房地產市值估計約 65 兆美元,佔 GDP 的 480%,相對於之前日本 1990 年初的房地產大泡沫只佔 GDP 的 215%,人類史上史無前例。不過要問的是,房地產在甚麼情況有泡沫化的危機?

房地產有沒有泡沫,其實最重要的指標有兩個,一個是租金扣除持有成本後的報酬率和房貸利率的差距,這個差距愈大,房價愈沒有泡沫,例如:如果租金報酬率是 3% 持有成本是 1%,那麼銀行的貸款利率就一定要低於 2% 才算合理。

另外一個重要指標就是房貸支出佔所得的比例,通常這個比例要不高於 1/3 才算合理。由於這個算法比較複雜,另一個相對簡單的方式是用房屋市值對所得比,這個值要在 6 或 7 以下才算合理。

健全的經濟發展結構為何?

畸形的經濟發展也出現在中國的 GDP 的結構上,構成 GDP 的大頭是投資,消費只有約 4 成。要問的是,健全的經濟發展結構為何?

一般大多數的國家民間消費佔 GDP 的比重約 55 – 60%投資約佔 15 – 20%,兩者相比,大約 4:1 到 3:1 之間。但中國的民間消費只有 40%投資則高達 40%,則是 1:1。中國投資的組成相較其它國家是嚴重的偏高,所以非常有可能這些投資支出存在嚴重的浪費問題。

例如在偏鄉蓋當地人坐不起的高鐵、蓋華麗的政府辦公大樓和機場、蓋龐大卻沒人使用的政績工程等,因為這些投資產出都沒有人消費買單,但政府還是一直蓋新的,就會一直出現這種投資佔比過高而消費佔比過低的畸形現象

中國一處大型建案(圖/Jakob Montrasio/CC BY 2.)
中國一處大型建案(圖/Jakob Montrasio/CC BY 2.0)

為何放在金融和房地產的比例過高是不正常的呢?

結果是上市公司的總利潤絕大部分集中在金融和房地產業。那麼,為何放在金融和房地產的比例過高是不正常的呢?

由於地方政府蓋出基礎建設投資沒有人消費,按理說會產生壞帳才是。但一方面地方政府有很多融資手段(例如成立融資平台、土地融資、發行專項債券等),加上大銀行也是國家的,所以地方政府或國企的投資就算沒有回收,貸款還不出來,國有銀行還是會遵照黨的指示用各種手段(例如債轉股、購買地方債券等)繼續放款。

也就是說,貸款可以不斷續貸,利息看起來也可以回收,沒有違約就沒有虧損,所以銀行利潤就出現奇高,而且總資產愈來愈龐大的現象,然而這些利潤事實上只是假象而已。一個國家如果銀行利潤奇高,但該國家的企業卻不賺錢,這個國家的盈餘品質(或者說是賺錢能力)當然是存在嚴重問題的。而房企的利潤過高,則表示房地產存在泡沫現象,泡沫不具可持續,房市泡沫由於參與者的槓桿極高,殺傷力更強,所以也是國家盈利品質不好的一個標示。

中國也警覺到房地產泡沫化的危機,目前採取了限購限賣限貸的措施,或許中國透過不斷建設、不斷印鈔票、不斷的貸款,企業不賺錢的情況下,仍然可以維持潰而不崩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在美中貿易戰持續進行的情況下,企業出走、失業率上升、在房貸支出與所得過高,除了一般人越來越買不起房子,可能買了房子也繳不了貸款。那麼現在當有人告訴你這是投資中國房市的大好時機,無懼房市泡沫化的危險,很可能就是準備出逃的人。

最後,祝大家發大財!

Tagged:
About the Author

簡介:資歷24年的股市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