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中企在當地設廠 美國密西根州小鎮居民罷免多位地方官員 by 林奕辰2023-11-102023-11-10 中國電動汽車電池製造商「國軒高科」的美國子公司國軒公司,今年 8 月獲准在美國密西根州大急流市的格林鎮設廠,然而遭當地居民質疑其與中國政府關係密切,於是以國安與環保為由反對該計畫,並對支持國軒設廠的當地官員發動罷免。據外媒報導,格林鎮的 5 名官員以及大急流市的市長已在 11 月 7 日遭當地居民罷免。
熱騰騰 摘要美國2023年中國軍力報告 by 張東和2023-10-202023-11-03 美國國防部於 10 月 19 日發布了關於「涉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軍事與安全發展」的 2023 年度報告,即「中國軍力報告」(CMPR)。
哈瑪斯稱以色列進攻加薩將促使真主黨參戰 美國制裁10名哈瑪斯人員 by 王雪俐2023-10-192023-10-19 伊朗所支持的激進組織哈瑪斯正和黎巴嫩真主黨密切商議下一步打擊以色列的行動。美國總統拜登10月18日造訪以色列提醒勿重蹈美國覆轍。另一方面,美國制裁10名哈瑪斯人員。
打到趴!?美歐聯手打擊中國晶片成熟製程 by 張東和2023-08-092023-08-14 美中對抗從關稅戰、貿易戰打到科技戰的情況下,美國一直阻止了中國半導體先進製程,中國 8 月 1 日正式禁止鎵和鍺出口給不友善國家,一來一往下,美中晶片戰仍未見緩和,美國將可能進一步打擊中國半導體的成熟製程。
美財長葉倫 對中去風險化 限縮管制範圍 by 張東和2023-07-272023-10-17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今年 7 月訪中前後,中國對內面臨了通貨緊縮、經濟下滑的危機,對外有西方圍堵之勢,可謂內外交迫。原因在於過去的中國崛起,並未負起相應的責任,反而以大國之姿,進行霸權擴張、脅迫其他國家。西方面臨中國時,問題在於無法與中國全面脫鉤,又不能坐視中國非市場作為、經濟脅迫。面對中國,如何精準的去風險化,成為各國重要的課題。
2023北約峰會沒有發生:烏克蘭加入北約 日本設立北約辦事處 by 張東和2023-07-122023-07-13 本屆 2023 北約峰會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舉行,引人注目的是,瑞典突破土耳其阻擾,可望加入成為北約第 32 個盟國,烏克蘭會更靠近北約,但是沒有時間表,烏克蘭無法在此峰會加入北約。
布林肯訪中會見習近平 美國「去風險化」的對話 by 張東和2023-06-212023-06-30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於本(6)月 18~19 日訪問中國,這是美國外交高層五年來第一次到中國進行訪問,布林肯與中國外交部長秦剛、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進行「坦率、實質、建設性的討論」,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
歐洲智庫民調:如果爆發台海戰爭 62% 歐洲人採取中立 by 張東和2023-06-142023-06-16 「歐洲外交關係協會」(ECFR)在 6 月 7 日公布一份針對 11 個歐盟國家的成年人所做的調查報告,嘗試理解歐洲人如何看待在地緣政治上尤其是與美俄中等大國之間的關係。其中一題問到關於台海戰爭爆發,歐洲人如何選邊站?有平均 62% 的人認為應該採取中立。
澳洲總理艾班尼斯:美中對話是印太安全的第一道護欄 by 張東和2023-06-072023-06-07 美、加兩國軍艦於 6 月 3 日穿越台灣海峽,行駛自由航行權,中國「蘇州號」052D 驅逐艦以超車方式,加速切入美軍柏克級飛彈驅逐艦「鍾雲號」(USS Chung-Hoon, DDG-93)前方,中艦與美艦距離只有 137 公尺,造成局勢緊張,中國的意圖企圖將台灣海峽內海化,宣示不屬於自己的主權,以對抗各國對於台灣海峽自由航行權的主張。
北約秘書長:所有盟國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 俄羅斯無權置喙 by 張東和2023-06-022023-07-10 今(2023)年 6 月 1 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造訪挪威奧斯陸,參加在 7 月北約峰會前召開的非正式部長會議。期間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與布林肯在雙方會談後的記者會明確表達:加強支持烏克蘭,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